1.52平方公里的金桥综合保税区15日通过海关等9个政府部门联合验收。至此,上海获得国家批准的5个综合保税区全部完成验收,成为上海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1至9月,在上海总体外贸小幅下降的背景下,上海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213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新增注册企业27家,新增注册资本7.35亿元,显示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特有的发展活力。
据介绍,近一年来,上海先后通过验收开关的漕河泾、奉贤、松江、青浦和金桥5个综合保税区,均由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而成。国务院今年初印发《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21项支持政策,基本已在上海落地实施。
过去,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不被视作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销项税额。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后,相关企业被赋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权利,有助于开拓国外国内两个市场,提升竞争力。今年1至9月,上海综合保税区累计开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发票5149张,为相关企业节约税收成本约3000万元,政策红利明显。
综合保税区一系列制度创新,正成为上海对外开放新引领。例如,全国首次将融资租赁异地委托监管模式应用到飞机租赁退运中,单架飞机可节约成本近70万元,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凭借这一制度创新,1至9月吸引入区租赁飞机24架,货值21.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七成和近1.2倍,入驻租赁企业增长至450余家;在漕河泾综合保税区,海关成功办理全国综保区首辆保税存储汽车内销业务,为特种车辆的入境存储、出区认证检验和完税内销开辟了全新通道。
综合保税区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为上海经济高质发展增添新动力。例如,青浦综合保税区引入的一家企业通过承接国际业务,今年1至9月完成芯片加工30余万片,丰富了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松江综合保税区引入的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预计一期工程投产后可年产整车10万辆,新增就业岗位2000多个。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除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外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