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文化创意 > 文字新闻
汉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发布时间:2019-11-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这两年,汉服爱好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着一身汉服呼朋唤友、聚餐游玩,甚至还催生了一线商机,是新时尚悄然而来,还是对传统的追溯?让我们坐下来,与同在汉服圈的方文山聊聊。

  方文山:汉服青史留

  2018年生日当天,周杰伦以单曲的形式发布了自己创作的新作品《等你下课》。歌迷并不买账,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呼唤方文山:

  “文山啊,你别让杰伦自己写歌词了,你赶紧出山吧,不行我们粉丝给你集资。”

  今年9月16日,周杰伦再次发布全新单曲《说好不哭》,不知道是否是歌迷的呼唤起了作用,方文山操刀为这首作品创作了歌词,虽然上线不到两小时,单曲数字版销售总额就超过1000万元,但歌迷对这首作品还是不满意,纷纷又打开了社交媒体:

  “文山啊,你怎么了?这几年你怎么退步了?你是不是玩汉服不管我们杰伦了?”

  今年10月26日,第七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开幕,在开幕式上,人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方文山。他并不是受邀来参加活动的,因为他就是文化周的创办者。

  “哪个民族会嘲讽自己的民族服装?”

  对于很多“80后”来说,“周杰伦的曲+方文山的词=童年回忆”。从周杰伦发行首张专辑《JAY》开始,两人便抱团吹起了中国风。周杰伦最初那含糊不清的唱法搭配方文山只可意会的歌词,打破了流行乐的套路。随着这些年周杰伦发歌量减少,方文山也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他去干嘛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要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我都会有某种程度的使命感。我总觉得应该善用自己在流行音乐界工作多年所挣得的一点媒体‘能见度’与发言权,将其运用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上。”大约9年前,方文山通过网络发现了有关汉服的一些活动,“那种未知的使命感又上来了,汉服的复兴和推广给予我使命感,让我开始持续关注这个领域。”方文山发现,许多汉服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并不是因什么要求或者规定穿着汉服,而是自发地宣传和推广这项传统文化。这让方文山很好奇也很感动。

  方文山曾经看过一期综艺节目,节目中几名来自云南的年轻人身穿汉服,在台上展示唐朝时期的结婚礼仪,却遭台下的明星“导师”泼冷水。方文山清楚地记得,那名“导师”贬损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像从洗浴中心出来的。这让方文山有些难过,他认为,人们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传统文化,“世界上有哪个民族会嘲讽自己的传统服装呢?”

  “用通俗的方法传播传统文化”

  令方文山惊喜的是,如今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电影,比如动画片《大鱼海棠》《哪吒》《齐天大圣》等,这让年轻人越来越喜欢、接受传统文化。年轻人既然并不排斥传统文化,那么汉服也一定可以赢得他们的认同。

  2013年,方文山在浙江省嘉兴市西塘镇举办了第一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方文山说:“推广汉服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大型活动的方式呈现,我办这个活动最初的想法就是希望凝聚同袍(汉服圈内人士对彼此的称呼)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在方文山的建议下,如汉服之夜、汉服歌舞、汉服方阵、Q版汉服吉祥物、汉服亲子活动、汉服创意市集、琴棋书画等其他活动纳入当中。和很多活动不同,方文山没有设备学术论坛环节,他希望用最通俗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想要获得广大影响力,就要用通俗的方法。举凡电影、电视、小说、戏剧、线上游戏、流行音乐,都可以直接看懂、读懂、听懂,不需要证照和考试就可以理解,那就有很好的流行力度。”方文山说。

  如今,西塘汉服文化周已经是汉服界内的盛事,每年都会有万名穿汉服的同袍奔赴西塘参加这场盛会,对他们而言,像一种约定,或是仪式。

  “汉服的样式有文化约束力”

  在汉服圈,常有争议发生,尤其在于汉服的形制上。方文山并不反对改良汉服:“的确有很多人认为宽袍长袖的汉服和当代生活格格不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不方便,这没有问题,西方人也不会穿着燕尾服去逛街。”

  方文山一直鼓励要有新式汉服来呼应这个时代。“新式汉服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现代社会毕竟不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的那种田园风光,而是快节奏的商业社会和信息时代,再穿着传统汉服去坐公交车、坐地铁,值得尊重但并不容易被大众理解。”方文山说,“但对于传统的礼仪、节日,比如成年礼、乡饮酒礼、祭孔典礼,还有象棋、围棋比赛,这些场合可以穿传统汉服,因为汉服的样式有文化约束力,有继承传统的意义,与传统的节庆和文化活动相得益彰。”

  他认为,传统汉服应该保留在传统的节庆、有文化意义的活动中去穿着,同时再开发一些新式汉服,跟这个时代的脉动、节奏接轨,供大家平常上班、外出穿着。

  在方文山看来,汉服推广和普及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们的不理解。“很多人对汉服很陌生,甚至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误解。最荒谬的误解是以为汉服是汉朝的衣服。”之前,有人问方文山:“你们推广汉服,那么唐服呢,宋服呢?你们怎么不推广?”方文山哭笑不得,只好解释,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装的总称,而非汉朝服装。

  这种误解,恰恰说明推广普及还远远不够,方文山说:“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就不需要我们了。正因为人们对这个领域的关注较少,甚至有误解,所以才有我们努力的意义。”

  “大家放心,我没抛弃周杰伦”

  为了推广传统文化,方文山与中国邮政合作推出中国风诗词明信片;在数字广播平台讲述中国风歌词的故事;出版了一本名叫《天青色等烟雨》的书籍,希望歌迷和读者可以了解不一样的传统文化。“我正计划拍摄一部关于书法的偶像电视剧,会涉及多种传统文化样式。”方文山说。

  方文山在推广汉服的过程中并没忘记自己的老搭档周杰伦,西塘汉服文化周的主题曲《汉服青史》就是他与周杰伦携手创作的。方文山想透过这首歌展示中华传统服饰之美,并展现中庸、正直、诚信等中华礼教精髓。“我和周杰伦还会合作创作更多富有传统文化传播意义的歌曲。”他说。

  传统?时尚?商机?岂曰无衣承载千年讲究的服饰

  11月初,苏州浣花香汉服社负责人蝶衣参加完西塘汉服文化周回到苏州。蝶衣第一次接触汉服,源于一位新加坡的客人拜托蝶衣协助举办汉式婚礼。“看着制作汉服的工作人员给新娘子一层一层穿上定制婚服的那一刻,我被深深吸引了。”

  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学习,蝶衣发现,汉衣冠制度的背后承载着华夏礼乐制度,汉服形制的由来都是有讲究的。“不是任何人随便发明一下,设计一下,就是汉服了。”蝶衣以深衣举例,“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在研究汉服的过程中,蝶衣逐渐发现历史长河中的博大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发而不可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成为蝶衣快速汲取养分的地方。“一件文物、一幅古画、一尊人物俑都讲述着当年的服饰文化和社会风貌。”蝶衣说。

  与子同袍身体力行宣扬汉服

  蝶衣成立的苏州浣花香汉服社规模不算大,只有两百多人。蝶衣开始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汉服工艺活动,大家一起穿汉服出门,一起学习汉服知识,一起让汉服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状态。

  走上街头的次数多了,蝶衣发现有些人向自己投来异样的眼光,即便在汉服圈中,关于穿着制式也有很多争议与讨论。在她看来,这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分歧反而说明大家对汉服的关注度高。“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最后总会去除糟粕,留存精华。”蝶衣说。

  十步汉飏汉服店创建者韩爽说:“去国外旅行时,我常常在那里看到穿着传统服饰拍照打卡的店,特别是在日本、韩国,传统服饰在节假日或重大礼仪场合都被看做是非常正式的穿戴。如今汉服刚有流行趋势,希望它可以成为一种习俗,坚持下去。”如梦霓裳汉服店店员雪夕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她说,时尚是个轮回,汉服热也许只是一时的潮流,过了流行期会冷却,但在这种时尚背后,是对文化追本溯源的一种心理诉求。所以,为什么不能把汉服作为礼仪常服穿下去?这是喜爱汉服的人最希望看到的。

  蝶衣认为,正因为一直面对着不理解,才不断耐心地解释,身体力行向中国、向世界宣扬汉服。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他们努力的写照。

  与子偕行产业链正在形成

  据专注于汉服商家信息整理的微信公众号汉服资讯统计,2016年的线上汉服店有10家左右,几乎没有实体汉服店;2017年年底汉服商家达到752家,实体店116家;2018年汉服实体店增至129家,汉服行业总产值近6亿元人民币。

  随着汉服热逐步升温,投身汉服行业的商家也越来越多,汉服售卖店和体验店从线上到线下,逐步开花。

  十步汉飏这家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汉服体验店今年5月开店,向游客提供穿戴、化妆以及拍照服务,赢得了不少人的青睐。它的成功试水吸引了不少商家扑向汉服行业。记者在南锣鼓巷一带发现了五六家大大小小的汉服店,或租赁或售卖,形态不一。韩爽说,去年七八月她进行汉服市场调研时,市场表现还没有如此火热,“我跑遍了北京城,没有一家体验店,从网上查资料,在南方,这样的体验馆也不过10家。”

  十步汉飏的销售额稳步上升。市场的升温给商家注入了更大的信心。2017年,原先专注于服装设计的月怀玉明显感受到人们对汉服的需求。她先在网上试水成功,第二年便开出了实体店。月怀玉聘请了设计师、店员全部培训上岗,要求对汉服的研究不能停留于皮毛。

  在汉服圈,穿汉服讲究有一整套的行头,配套饰品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披帛、包包、鞋子、发簪、团扇……要再现古装风采,哪样都少不了。在十步汉飏店中,专门设立汉服配套行头的售卖区,价格从几十到上百元不等。来体验馆,租赁、化妆、拍照也是一整套流程。“摄影师跟拍按小时收费,包一天约3000元。”韩爽说。

  值得关注的还有线上服务。记者在某网站输入汉服租赁,有几十个店铺显示有此项业务。汉服租赁、妆容、盘发、配饰的打包报价约500元,价格甚至高过单件汉服。可见,“汉服热”带动的是一整条产业链,就连新兴职业中也有了汉服造型师、化妆师和汉服美妆博主等。

  汉服那些事“元年”

  2003年的11月22日,一位名叫王乐天的电力工人,穿着汉服走上郑州街头。一周后,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称“在中国汉族男子日常生活中绝迹了三百多年的汉族服装,重现郑州街头”。王乐天让汉服从互联网走到现实生活,并被媒体报道。于是,2003年成为汉服圈公认的“汉服运动元年”。

  汉服诉讼第一案

  2004年10月,国内一家网站发表了题为《寿衣上街?改革开放多年,封建迷信上街》的文章,称“他们(指汉服爱好者)希望能够为恢复传统的殡葬业做出贡献”。文章照片中出现的三位汉服爱好者以人格受侮辱为由将网站所属公司告上法庭,并打赢官司。这是国内“汉服诉讼第一案”。

  汉服“流派”之争

  古墓派

  认定的汉服必须有出土文物的比对。他们强调,除了出土文物一比一复制的,其他的都不承认。

  改良派

  强调的是将汉服与现代服饰融合。这类汉服被称为汉元素,它是在保留汉服风格的前提下提取汉民族元素进行新颖的设计,不拘泥于形制,设计上能发挥的余地较多,汉元素也称之为中国风、汉风或新汉服。

  秀衣党

  单纯喜欢衣服,不注重理论,也不在乎背后的文化。

  考据党

  比古墓派的尺度放开了些,考据只是研究古代文物的数据、版型、形制、面料,不代表不穿现代商家生产的汉服。

  汉服流行服制

  “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基础,深衣制是其发展,袍服制其实就是把上衣加长,而襦裙制则是把上衣缩短,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出“上衣下裳”的各种变形。

  当下流行的服制有飞鱼服、曲裾深衣、齐胸襦裙、交领襦裙、对襟襦裙等。

上一条:寻找提升景区游客体验“金钥匙”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