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幸福家园小区96户农户中有92户参与垃圾分类,分类投放准确率97%,当天收集的易腐垃圾重量为99公斤。”在独山港镇虎啸村卫生专管员孙叶权的电脑上,每天都会汇总得到一条垃圾分类的“大数据”,每个保洁员一天收了多少户垃圾、一共收了多少量、哪些农户分类准确、哪些农户分类错误,都有准确的数据统计。
详尽的数据来源于独山港镇在垃圾分类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率先推行的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记者看到,这辆特别的垃圾收运车上放着一台半人高的“电子秤”,“电子秤”会自动完成称重、拍照、数据读取等工作。
“垃圾桶看似普通,其实都包含着一块芯片,每个芯片就像‘身份证’对应着每户农户。而‘电子秤’,其实就是一套智能称重拍照系统,保洁员只要选择‘合格’、‘不合格’或者‘空桶’按钮,就能完成对分类情况的打分。”孙叶权告诉记者,这些数据也是今后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物品的依据,农户们也认为这样的评分模式较为公平,从而间接提高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当天在独山港镇全公亭社区的元景苑小区,经过近1个月时间的紧张建设,独山港镇首个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收集站正式投入使用,开始接纳周边区域的生活垃圾。改建后的垃圾箱房,分类标志更清晰,还在箱房旁加装了水槽、雨棚和照明设施,方便居民投放垃圾。投放时间为每天上午六点半到九点,下午四点半到晚上七点半。
记者看到,实施定时定点投放的第一天,垃圾箱房周围有着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对居民进行分类投放指导,吸引大批居民热情参与。“原来有10多个垃圾桶,放置在小区不同的角落,在天气炎热或者风大的时候,垃圾桶里的腐臭味特别呛鼻子。现在这些垃圾桶都移走了,整个小区垃圾集中堆放,环境是真的好了不少。”小区居民胡连观说。
垃圾分类工作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今年以来,独山港镇按照前端分类、中途运输、末端处置同步实施的原则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依托数字化手段,我镇建立起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在引导居民做好源头分类的同时,大力加强垃圾分类收集硬件设施建设,实现了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再利用。”独山港镇垃圾分类办主任张凯凯说。截至10月15日,独山港全镇30类单位场所分类覆盖面为100%,其中镇直管企事业单位全部通过市级验收,生活垃圾增长控制率在1%以内,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分别为95%、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