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滁州 > 文字新闻
全省扶贫小额信贷334亿元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开发区:安徽全椒经济开发区

  扶贫小额信贷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启动金”。截至2019年9月底,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历年累计贷款334亿元,其中今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18.2亿元。省扶贫办副主任朱永东表示,我省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模式,严禁“户贷企用”,结合贫困群众需求和产业扶贫实际,确保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包括脱贫户、返贫户和贷款到期贫困户实现“应贷尽贷”。

  “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对行政村全覆盖,着力打通支付服务的末梢”

  金秋时节,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东莲村,层林尽染。这里是金寨县最为偏远的贫困村之一。从县城到东莲村,虽然已经修通了公路,但山路颠簸不平,要2个小时的车程。

  七旬脱贫户田明灯吃过午饭,在村里溜达时顺道在惠农金融服务室取出生活费。“现在存取钱太方便了,以前去一趟银行至少要花半天时间,还得花掉车费20元。”老人说。

  脱贫攻坚以来,我省大力解决基层网点少、农村贷款信息不对称及银行本身慎贷、惜贷等问题。“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对行政村全覆盖,着力打通农村支付服务的末梢。”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说,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设置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9794个,覆盖全省9365个行政村;建成具有支付、现金服务等功能的惠农金融服务室5075个,覆盖全省4857个行政村;金融服务实现了对全省行政村的有效覆盖,实现了在家门口办理取款、汇款、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

  基础先行,为创新金融扶贫打下基石。自2016年开始,全省大力推动扶贫小额信贷这一特惠型金融创新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应贷尽贷”,努力解决农村金融排斥问题。

  虽然各地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但是受银行内部管理、贷款贫困户偿还能力等影响,部分农商银行信用风险隐患依然较大,风险抵补能力不足。安徽银保监管局副局长王毅认为,少数贷款对象不精准,贷款用途不合规,信贷收回难度较大。此外,还存在财政贴息不及时,风险补偿金使用欠规范的情况。

  “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方面,我们通过加强与省扶贫办、省金融办、安徽银监局等部门间的交流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督查督办和风险提示。”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正在按月监测扶贫小额信贷质量,形成风险管理专项台账,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做到金融扶贫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扶贫小额信贷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鼓励贫困户自主生产经营实现增收脱贫”

  面对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较高,银行慎贷、惜贷的情况,我省创新“一自三合”模式,即“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让贷款贫困户贷得到、还得上。

  在巢湖市苏湾镇联合村,脱贫户夏和平每天一大早就来到服装厂。“多亏了扶贫贷款,我才能把这个服装加工厂越办越好,好日子真的来了。”夏和平话语中充满自信。 2年前,他办了国家贴息的5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将原本简易的服装加工店升级扩大,发展到现在20多个村民在此务工。

  聊到扶贫贷款,大多数贫困户的回忆是甜蜜的。在寿县涧沟镇菱角村脱贫户陈巨矿看来,“俺没啥文化,但能看得懂农商银行发的‘明白纸’。用扶贫贷款种了30多亩大棚西瓜,年收入近10万元。”

  我省各地立足特色资源,将发展产业作为增收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产业。

  “大力推广‘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模式,坚持将扶贫小额信贷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鼓励支持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条件的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独立开展生产经营实现增收脱贫。”朱永东说,坚持户贷,贷款主体是贫困户;坚持户用,贫困户自身因地制宜使用贷款发展生产;实现户受益,贫困户独立自主生产经营,提高生产能力,获得经营收益。

  为增强贫困户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我省充分发挥驻村帮扶作用,实施“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模式,帮助有发展意愿和有条件的贫困户、一般农户以及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合伙生产,有效拓展了发展空间、提升了生产经营效益。

  含山县桥联村脱贫户王守民2018年获得扶贫小额信贷1.5万元,与当地养殖大户合伙发展小龙虾养殖,当年增收近2万元。从全省看,截至2019年9月底,3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共遴选认定1.3万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累计带动24万余名贫困人口增收。

  “发挥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在合营发展中主导作用,激发产业脱贫内生动力”3年前,从3万元的“启动金”起步,灵璧县沟涯村脱贫户赵雅丽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从事扫帚加工,当年纯盈利5000元。第二年她扩大生产规模,年收入3万元。去年,赵雅丽牵头成立雅丽竹枝品专业合作社,吸收26名贫困人口为社员,人均贷款近5万元发展竹枝品加工,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龙头作用,能够放大扶贫小额信贷的效用。我省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实施“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即各类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以及贫困户自种自养,鼓励支持贷款贫困户加入或抱团成立特色种养业、手工业等专业合作社。

  在赵雅丽看来,由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条龙服务,通过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标准生产加工、统一销售,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质量产量、提高销售价格,社员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合作社带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带动贫困户46.5万户。其中,企业带动18.6万户,合作社带动18.1万户,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9.8万户。

  我省还大力探索“户贷社管合营发展”模式,突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立足就业、创业、产业“三业”,积极引导贫困户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或新型经营主体协作合营,成立新的更有实力和市场竟争力的合营单位。 “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在合营发展中唱主角,起控股和主导作用,其他合营单位是配角,起服务和辅助作用。 ”朱永东说,“这种模式中的贫困户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体利益得到保证,从而激发贫困户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

上一条:滁州市邮管局备战“双11”流量高峰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