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从6.6亿元到1801.7亿元,从1.7平方公里到89.79平方公里;70年,从名不见经传的皖东小城到争当安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先行者,从贫穷积弱到文明富强。70年风雨兼程,敢为人先的皖东人民艰苦创业,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锦绣画卷;70年沧桑巨变,一个社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协调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的新滁州正阔步前行。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跨越发展。改革初期的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6亿元,比1949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5.8%。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801.7亿元,比1978年增长61.3倍,年均增长10.9%,比改革前30年平均增速提高5.1个百分点。
农业供给大幅提升。经过70年建设,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3.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51.2亿元(2010年不变价),年均增长4.9%。粮食总产量于1951年、1972年、1981年先后突破50万吨、100万吨、200万吨,2018年达459.9万吨,创历史新高,总量比1949年增长10.03倍,总量占全省11.5%。同时,滁州已成为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为国家提供了近1900亿斤的商品粮,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产业结构重大转变。1978年至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6%、15.5%和12.7%。GDP中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1978年的59.4:22.3:18.3调整为2018年的12.3:51.6:36.1,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重大转变,其中工业从1994年首次超过农业以来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消费市场日趋繁荣。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给全市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7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639.1亿元,增长580倍,年均增长11.2%,其中改革开放后40年年均增长13.8%,比1957年至2018年年均增幅高2.6个百分点。
工业体系渐趋完整
工业规模日益扩大。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市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产值为0.24亿元,主要产品仅有棉布、卷烟、饮料酒和食用植物油、砖瓦等少数几种。经过近30年的发展,1978年工业产值增加到4.05亿元。随后的40年不断改革开放,给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2018年工业总产值达3500亿元以上,是1949年的14709倍,年均增长14.9%。同时,201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810.2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393倍,年均增长16.1%,比改革前30年均增速快6.5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达45.0%。
工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全市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已覆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6个,形成了机械、家电、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硅基材料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一批优势企业迅速崛起,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6家,大中型企业157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22家,其中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随着工业基础不断夯实,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许多产品产量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2018年,全市彩色电视机产量502.1万台,占全省的21.9%;家用电冰箱产量457.8万台,占全省的17.4%;水泥产量达到1237.9万吨,占全省的9.5%;房间空调器产量234.9万台,占全省的7.3%。
改革活力持续迸发
对外经济日趋活跃。改革开放前,我市经济发展处于封闭状态。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我市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进出口贸易“小试牛刀”;2002年首次突破1亿美元,其后仅用2年时间就实现比2002年翻一番,达到2.23亿美元;2011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达到11.32亿美元;2014年突破20亿美元,达到22.04亿美元;2018年进出口总额突破30亿美元,达到31.03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76个。
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电子商务规模迅速扩大。据省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企业(网店)累计达到7250家,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到12.8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50亿元,其中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商品销售额21.4亿元。电子商务产业园快速发展。2018年,创达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和京东数字产业园先后开园运营。目前,滁州市建设运营的12个电商园区已入驻各类电商企业373家,电商集聚发展效益初步显现。农村电子商务实现突破。2018年,全市已建设运营农村电子商务县级公共服务中心8个,物流配送中心11个,1023个行政村建设了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和便民网点,实现全市农村产品网销额22.9亿元。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滁城,城区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1998年末,市区面积达1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8万人。近20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化、城镇化相互促进,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步伐开始加快。特别是2008年开始,全面启动了以滁城为中心,全椒县城、来安县城、乌衣镇为副中心的大滁城建设。截至2018年末,滁州市中心城区面积约89.79平方公里,人口59.3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3.4%,40年间提升了40.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公路通车里程由1949年的2648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1.79万公里,年均增长2.8%。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8年达553公里,居全省第1位。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县县通等级路,过境的宁洛、宁淮高速公路滁州段建成通车,京沪高铁滁州段通车运营。201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3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400.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07.5万户,行政村全部通电话、通宽带,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通信网络。商业综合体、超市等各类商业业态竞相发展,苏宁、万达等大型超市、商业综合体纷纷落户滁州。2018年底,全市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569家,连锁门店7个,其中营业收入在亿元以上企业70家。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锐意进取的滁州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拼搏,扎实苦干,扬帆破浪再起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总量冲刺全省第三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