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合肥 > 文字新闻
合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科技创新成发展第一动力
发布时间:2019-11-07  来源:合肥在线  发布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合肥科技事业,历经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事业起步阶段和上世纪70年代的科技资源聚集阶段后,科技事业逐步发展壮大,科技体制改革拉开序幕,科技创新事业迎来蓬勃发展。

  1989年迎来了合肥科技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提出“教育为本,科技立市”方针,首次将“科教兴市”作为全市发展的基本战略,“科技”如同一个强劲的“基因”,被注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引领合肥发展的第一动力。

  上世纪80年代

  合肥科技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回顾合肥的科技创新历程,在合肥提出“科教兴市”之前,科技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据《合肥通史》记载: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电子工业部第16所、38所、43所相继迁建合肥,进一步壮大了合肥科技实力;1982年6月,国务院确定合肥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1984年,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动工兴建,为合肥科教基地建设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到1985年,合肥共有县级以上科学研究院所87个,其中中国科学院属4所,国务院部属6所、省属54所、市属23所,科研机构职工总数8863人。

  如果将科技实力比喻成一座城市发展的“内功”,那么经济建设就相当于“招数”,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武林高手”,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从1980年开始,合肥市政府以改革的精神,制定了鼓励经济开发的12条措施,对从事科技开发的单位实行有偿合同制,促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协作,还成立科技经济协作办公室,专门为科技与经济联姻牵线搭桥。同时,开放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比如,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方面,1983年,合肥市要求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骨干企业,安排节约能源、原材料、改进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性能等方面的技术改造项目。

  科技的进步,使得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大批出现,大大提高了合肥市工业、农业、医疗、交通、通讯、城市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科技创新体系建立

  “科教兴市”成为全市发展基本战略

  积跬步千里而致。在科技资源的日益积累和扩大后,合肥的科技事业迎来了里程碑式的事件——1989年,合肥市提出“教育为本,科技立市”的方针,首次将“科教兴市”作为全市发展的基本战略。

  随着合肥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立。

  ——在工业方面:“火炬计划”是合肥工业科技应用的重要途径。1991年,合肥市被列入“火炬计划”的项目有29个,占全省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16项,有19项进入合肥科技工业区。1992年,合肥市又新立“火炬计划”项目11个,其中国家级4个。1993年,合肥市制定《关于实施科技兴企、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活动的意见》,新立“火炬计划”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2项。

  此后,随着合肥市科技兴企工作不断深入,各类科研计划向科技先导型企业试点单位倾斜,被列入“火炬计划”的项目持续增多。

  ——在农业方面。合肥农业科技工作以星火计划为切入点,以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白色工程”、“种子工程”、“1144”科技示范工程等,加快科技兴农的步伐。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比如,在1993年,西瓜、杂交油菜、大棚蔬菜等新品种示范推广及植物生产调节剂等方面,有10项科技成果通过了鉴定,有6个星火项目获全国星火展览会金奖。

  2000年,合肥市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5项,省级示范园3个,市级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创新中心13个,有5个乡镇、8个村进入全国农业科教结合百千万示范工程。

  ——在城市管理方面。随着合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管理现代化问题日趋紧迫。从20世纪90年代起合肥市加大了利用科技管理城市的力度。

  比如,在1994年,合肥市规划设计院针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出适合中国大中城市实际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用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方法体系,为合肥市交通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在发展民营科技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合肥市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力量之一。

  1999年3月,《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从法律角度规定了民营科技企业在科技三项费用、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等经费支持上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民营科技企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当年8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合肥建设民营科技企业园。2000年1月,民营科技企业园开工建设,当年有17家企业入园。到2000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20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4家,超千万的22家。

  发展规划的“重头戏”

  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在每五年的发展规划中,会对前五年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概括。从1989年合肥提出“科技兴市”战略后,科技也成为五年发展规划中的“重头戏”,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引领合肥发展的第一动力。

  记者翻看《合肥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时发现一个细节,在总结“十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时,分别从六大方面进行了概括,而这六个方面都与科技有关,这是合肥实施“科教兴市”取得成果最鲜明和具体的体现。

  这六大方面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极大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初步形成”、“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农业科技工作和社会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工作的显示度越发明显”。

  “十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持续高速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技工贸收入2005年分别达到482、452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2.27、2.22倍,年均分别增长31%、32%;“十五”时期,全市共取得专利授权量为3330件,年均递增10%,比“九五”期间增长85%。

  “十五”时期,合肥先后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兴贸重点城市”、“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2004年11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诸多“第一”科技成果逐渐涌现

  第一台激光大气污染监测雷达、世界第一台VCD、第一台仿生洗衣机……随着科技成果转化迅速加快,在这一时期,一大批顶尖科技成果逐渐在合肥孕育涌现,并成功转化为产品,比如诸多的“第一”。

  2018年12月在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上,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最能代表安徽科技创新成就的成果悉数亮相。其中,世界上第一款仿生搓洗式洗衣机的亮相引来许多市民围观。

  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德平介绍,这台洗衣机是世界上第一台洗净度高、不缠绕的新型洗衣机,实现了类似人手工搓揉洗涤的梦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德平回忆,在20年前,这款横空出世的新型洗衣机,曾经让全球的洗衣机生产商为之惊叹。当时参与研发项目的有100个人,经过两年的努力,一款新型的洗衣机问世了。

  1998年2月,荣事达仿生搓洗式洗衣机顺利通过国家专家委员会的鉴定,拿到了国家家电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合格报告。这也意味着,世界首台仿生搓洗式洗衣机在中国诞生。对于这一台洗衣机,有国外专家给出评价:荣事达仿生搓洗式洗衣机将人手“克隆”。

上一条:前三季度全市外贸活力持续增强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