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中国化工报社、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主办,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区管委会承办的2019(第二届)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年会在南京举行。100多位石化业和金融业的高层人士聚焦化工新材料产业与资本的深度结合,积极找寻“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现实解决方案。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指出,顺应国家金融政策号召并结合化工行业发展实际,2017年9月中国化工报社推出了“促进产业+金融行动计划”,迅速得到了产业界和金融界的积极响应。两年来,围绕“产业+金融”,中国化工报社与各界一道启动了多项探索性的工作,包括积极筹建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目前已有成员单位76家;设立专门运营机构北京融之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酝酿组建相关产业基金;积极推进“产业+金融”宣传服务平台建设。从两年多的实践来看,各界对通过金融创新联盟这个平台共同打造健康的产业金融环境的期望很高。但从项目对接的实际情况看,产业金融作为一项新业态,无论从理念上、运作机制上、风险防控上还是从利益分享上,产业界和金融界距离达成共识还有不少差距,还有待各界加深对产业金融自身特点的研究,力争尽快探索出一条符合产业金融自身规律的产融结合路径。
会上,作为石化业转型升级重点方向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已率先开启牵手金融、借力金融的破冰之旅,找寻“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谈到,当前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一直是化工新材料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高端产品短缺一直是产业发展的一大短板,而且随着化工新材料多个品种技术上的突破,国内出现了集中规划建设聚碳酸酯、尼龙、MMA-PMMA、碳纤维、有机硅等产品的热潮,产能过剩的态势不可回避。他建议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要循序渐进,不可一味图新求异;要以市场为导向,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信贷一处处长刘明指出,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目前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除了金融部门规模不断扩大的绿色信贷业务,自2015年以来,国内服务大型企业的绿色企业债券、服务中小企业的绿色金融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也发展很快,目前已达每年几千亿元的规模。针对目前部分化工新材料领域投资热的现象,他建议金融部门汲取教训,预防因集中抽放贷造成的产业的“大起大落”。
针对产业与金融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南京江北新区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章硕明建议,未来应以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为平台,加强产业和金融业的交流了解,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副书记、原副院长白颐就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命题谈了思考及建议。
此外,来自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多氟多、国盛证券等单位的高层代表介绍了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远东宏信、中启资本、川流投资、国泰君安、中企云链等单位的代表分别从新型融资租赁、项目投资策略、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等角度,分享了化工新材料项目如何实现产融结合的新思路、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