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我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有望达到2700亿元左右,在全市GDP中的比重将提高到30%左右。昨天,记者从市沿海办了解到,今后几年,我市将坚决贯彻落实江苏“1+3”功能区战略构想,目标全市海洋经济总体规模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市积极发挥海洋空间和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牢牢把握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等战略机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理念引领发展,现代海洋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好的发展质量。
落实江苏“1+3”功能区战略构想,我市明确,着力推进现代海洋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海组合强港、长三角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带,功能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带和具有江风海韵特色的旅游观光带的建设,努力把南通建成全国现代海洋经济发达区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3+3+N”先进制造业体系将初步建立,全市先进制造业产值将达到1.7万亿元。积极发展石化、海洋高端装备等临港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服务业,改造提升海洋船舶、海洋渔业、滩涂农林业等传统产业。
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布局,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重点推进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高效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
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使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入海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沿海河口达标排放比例稳步提高到70%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1~2类)率超过46%。
进一步增强海洋创新能力,加快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央创新区将初具雏形,成为与上海、苏南相配套的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将提高到2.8%,科技进步贡献率将提高到63%,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服务等高科技产业发展显著加快。
进一步完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全市沿海港口体系将初步形成,航道可满足各种类型船舶进出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巩固南通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港口吞吐量力争突破3亿吨。
进一步提升海洋管理和服务能力,有效落实海域使用直通车等制度,形成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大力推进海洋管理立法,进一步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海域使用监管力度,强化海洋环境监测、监视网络建设,加快实现海洋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