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近十年售出的超过350亿元的农副产品中,有14亿元产品来自贫困地区,企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精准扶贫之路。来伊份公司总裁郁瑞芬秉持公益初心,带头攻坚扶贫,在第6个全国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天喜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来伊份坚持扶志、扶技、扶资源,让贫困农户的脱贫之路走得更稳、更精准。”这是郁瑞芬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一句话。思农、帮农、扶农是来伊份的宗旨,也是郁瑞芬的信念。十余年来,郁瑞芬带领来伊份扶贫攻坚,建立了“乡村作物落户城市”这一新型产业链,帮助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惠及新疆、贵州、河南、河北、湖南等地贫困县的13家供应商,开发了约50个扶贫产品,带动了3万多贫困人口就业,帮助数十万个农村地区的种植户、养殖户销售农副产品。郁瑞芬说:“只有当地经济发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会返回家乡,家乡的未来才会更好,才能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留守,让更多的老人不再空巢,这是我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名企业家的一份心。”
扶贫攻坚的初心,源自一个偶然的机会。1998年,郁瑞芬接触到了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小核桃,被它独特的口感吸引。然而,当地农民守着堆成山的小核桃,却为卖不出去而发愁。勤劳、能干的种植户章南平种的小核桃品质很好,可由于技术落后,加上没有销路,他的小作坊面临倒闭。郁瑞芬决定与他合作,委托他收购当地农民的小核桃。那时交通不便,运输成本特别高,基本不怎么挣钱,这让郁瑞芬险些打了退堂鼓。每次去进货,看到章南平和他身后那一大群农民兄弟渴望的眼神,郁瑞芬就提醒自己,我还要回来,一定要帮助他们。就这样,来伊份以微薄的利润累计收购了10多亿元的临安小核桃。如今,章南平的企业已经是临安市农业龙头企业,并带动了一大批农民持续增收。
“藏”在乡间的美味出不来,有购买力的城市消费者却吃不到这些天然优质的农副产品,怎样才能把这些农副产品带到城市消费者的身边?郁瑞芬一干就是19年。
15年前,山东沂蒙山区有一家山楂食品加工厂,由于资金链断裂,面临停产。农民们望着地里即将成熟的大片山楂果心急如焚。得知这一消息,郁瑞芬立刻赶到当地,无偿借款给该企业,帮助其恢复生产。有人说,这样的投入可能石沉大海。但看到农民兄弟蹲在地头时的眼神时,郁瑞芬还是毫不犹豫迈出了这一步。正是这一步,使这家山楂食品加工厂从原来的家庭作坊发展成当地扶贫龙头企业,带动122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信心满满地走在脱贫奔小康的大道上。
来伊份作为松江区重点骨干企业,积极推进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产业合作。两年多来,郁瑞芬多次带领团队前往西双版纳,深入扶贫一线,从怎么建厂、建供应链体系、建环评体系、保证食品安全和口感、加工和包装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有效提升了当地产品的品质、口味和包装档次。现在,西双版纳沙哇利食品有限公司是来伊份的供应商,成为我区在当地造血扶贫、对农村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一个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