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19年“小站稻振兴峰会”在天津举行。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马爱国、天津市副市长李树起等领导同志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赵春江等专家及各方面代表参加峰会。
天津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委书记沈欣介绍,天津小站稻是著名的稻米品牌,历史悠久。天津市制定出台了《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本着“精品、绿色、品牌”的发展思路,持续实施“地方标准构建、品种研发升级、栽培技术提升”等八大振兴行动,积极构建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市小站稻稻种全覆盖,到2022年实现生产面积100万亩的目标任务。
据了解,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自2018年启航,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经过两年努力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种植规模稳步增长。《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以蓟运河、潮白河及马厂减河流域为小站稻核心发展区,围绕宝坻、宁河、津南、西青四个水稻种植优势区进行拓展,建设与自然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小站稻种植区域。通过采取普及机械化技术、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修缮水利设施、土地流转等措施,小站稻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30万亩提升到目前的近80万亩。
二是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天津市食品集团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院李家洋院士团队合作,共同组建了天津小站稻研究院,未来将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小站稻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天津以小站稻绿色品种选育为目标,在李家洋、赵春江、陈温福等各位院士的鼎力支持下,华泽田、刘学军、崔晶、于福安等专家为首的科研团队努力下,攻克了一系列小站稻产业技术难题,水稻育繁种技术、旱育稀植、耕前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均走在全国前列,四个优质小站稻品种获全国性大奖,品种品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市优质小站稻种植比重由30%提升至80.6%。
三是发展标准日臻完善。制定了6项小站稻各关键环节具体地方标准,从品种选育、种植栽培到收储加工、市场销售全过程、全链条实现有标可依,将构建完整的小站稻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体系,促进天津小站稻产业提档升级。如《天津小站稻 食味品质评价》标准,规定了天津小站稻食味品质评价方法技术标准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为开展食味育种、优质食味水稻栽培技术,特别是对优质食味小站稻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组建了小站稻产业联盟,成员包括天津市食品集团、市农业科学院、天津农学院、市优质农产品中心等,将更好地整合天津市小站稻品种资源和产业规模优势,进一步推动小站稻产业振兴。天津食品集团小站稻示范基地、中化万亩水稻农场等多个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五是市场驱动实现小站稻规模发展。在小站稻产业发展中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通过政策扶持、服务落地、宣传引导,鼓励支持社会投资进入小站稻全产业链系统。目前,中化集团、天津食品集团、海垦集团、嘉里粮油等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到小站稻产业振兴中。天津食品集团引进国际尖端设备,建设小站稻精深加工和保鲜贮藏生产线,建立了天津小站稻集散中心。中化建设了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在津投资建设了大型稻米加工生产线。
峰会上,天津食品集团介绍了小站稻全产业链的情况。该集团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及人工智能方法,对小站稻种植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实现精准高效的农业生产管理;利用奶牛、蛋鸡和生猪产业为小站稻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推广稻蟹立体养殖,形成的绿色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小站稻科学加工及专用低温冷藏库储藏等先进经验,受到与会人士高度评价。在论坛上,该集团及下属企业分别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金谷农业有限公司等签订小站稻产业振兴的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小站稻的振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