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至25日,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嘉兴举行。围绕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话题,来自全国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南湖之畔,共同掀起一场共谋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头脑风暴”。昨天,嘉兴的政协委员们也积极发挥参政议政职能,结合为期3个月的一线调研成果,在市政协八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上,为嘉兴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践行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提高城乡融合发展质量贡献出政协委员的智慧力量。
“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城乡融合,首先就要打破固有思维,要将决策、谋划、布局的着眼点落到‘城市化’背景上来。”大会发言一开始,陈国华委员代表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发表的一席讲话,就引发了所有与会人员的深思。怎么才能用“城市化”的思维促进城乡融合呢?“城”与“乡”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在嘉兴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还可以怎么实现突破和创新呢?
“简单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关注和考虑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以城市带动农村实现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提高城乡融合过程中农业农村的发展地位和条件。”陈国华委员认为,在众多城乡资源要素中,“交通”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如果没有绿色、高效、畅通、便捷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城市的带动能力就没有了‘通路’,城市的公共服务也就多了阻碍辐射的‘屏障’。所以,交通对农村融入城市来说,是绝佳的外部动力。”
对此,陈国华委员提出了“大胆假设”:“是否可以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在市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上的作用,近期先行对申嘉湖高速、乍嘉苏高速、沪杭高速进行适当改造,加装必要的标识,打造嘉兴市区的‘绕城高速’和‘四环’,并将之作为连接各个中心镇的主要方式,确保实现所有镇15分钟之内可上高速?是否可以争取本地车辆在市域范围内高速公路通行免收通行费?是否可以提升高速公路出入口与城镇道路连接线的通行能力,减少城乡通行总时间?”
姜燕凤委员的发言同样一针见血。她说,目前在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各县(市、区)之间、各乡镇之间存在行政壁垒,共建共享大型基础设施上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这个‘硬骨头’虽然不好啃,但是不得不啃。”她认为,拓宽资金来源或许是一个好的渠道,“建议通过公共财政、集体资金、项目招商、村民众筹等方式,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强化资金全程监管,借此拓宽农村基础设施建、管、养、运的资金来源。”
沈晓琴委员则将调研中听到的农村百姓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一些“心里话”,通过一张数据表呈现到了会场上。“在这张城乡居保和低保比照表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着待遇倒挂、补贴偏低、形式单一的短板,群众对参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来确定增长幅度的呼声较高。建议探索‘居保调待’制度,适当引入缴费人员‘月基础养老金’按比例调待,加大缴费人员享受待遇比重。”
为了提出更具可行性的更具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陈国华委员搬出了“他山之石”——“比如,上海金山区的城乡居保就有‘十档’缴费标准,可以满足群众不同需求。当然,要进一步突出制度的托底保障功能,就必须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并合理配备财力,才能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保热情。”陈国华委员说。
“建议在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加强高科技先进智能设备在城乡公共文化领域内的应用”“建议早日开展农民宅基地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机制试点”“建议全力打造以国家级平台为龙头、省级平台为基础的高质量、高能级开放开发平台体系,以助推市镇工业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会上,还有6名委员结合调研,陆续登台发表了真知灼见。
台上的委员讲得认真,台下与会的市发改委、经信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医保局等10个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同样记录得仔细。“政协委员履职工作做得细,这次市政协常委会的大会发言,让我们都受益匪浅。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我们一定在会后完整梳理、认真采纳、积极借鉴,共同为嘉兴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贡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