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因盛产清水大闸蟹而闻名于世。坐落在阳澄湖畔的苏州相城,独拥该湖三分之二水面。最近,这里飞起了一只“朱鹮鸟”。
就在今年7月,在日本东京举办的“聚焦智能制造·中日协同创新”苏州(相城)日本投资推介会上,这只“朱鹮鸟”精彩亮相——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引起了包括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内的日本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在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相城赴日举办推介会的意味不言而喻。“相城要充分借力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这一平台,架起对日合作的坚实‘桥梁’。”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表示。
站在“18岁”的十字路口,相城这座“青春之城”正积极把握国际合作新趋势,探索对外合作新模式,依托着苏州对日良好的文化交往传统和经贸合作基础,着力建设中心区面积38.5平方公里的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有望成为继与新加坡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与德国合作的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园之后,苏州对外经济合作的又一张“金名片”。
今年年初,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战略规划正式发布。创新区规划范围覆盖相城全域,38.5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定位“一核两翼”功能布局,借用鸟中“东方宝石”朱鹮的形象,象征中日两国智能制造产业携手腾飞。其中,“中枢服务核”和“技术转化翼”位于漕湖国家级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智力支持翼”位于阳澄生态新区(高铁新城)片区,整体形成有机联动的互补分工。
“相城的经济地理特征与日本厚木、宇都宫相似,其铁路枢纽优势又与日本横滨颇为一致。”来自规划编制项目负责单位,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的田崎嘉邦介绍,该战略规划精准对标东京都市圈中东京都与周边地域,目标打造日企在华投资的集聚地,成为中日两国区域合作的示范园。
此后,该项规划在相城高密度的招商活动中频频“登台亮相”,大大加快了相城对日合作的步伐。
今年2月,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日本瑞穗银行签约合作,激活金融招商“一池春水”;5月,接连在上海、相城举行的两场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推介会,吸引了超过200家日资企业走进相城;6月到7月,相城区又多次赴日开展经贸投资促进活动和招商交流活动,并正式建立起对日招商联络站……
“越来越多日企对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和相城表现出兴趣。” 田崎嘉邦透露,目前源源不断有日企主动与其接洽,并对协同创新区的规划提出具体建议。“这从侧面说明他们对落户相城已有了一定预期。”截至目前,协同创新区已签约落地中日合作项目29个,洽谈中54个,预计总投资可达100亿美元。
随着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的推进建设,也更加坚定了众多已落户日资企业在相城发展的信心。
IKUTA,生田产机工业株式会社,本部位于日本京都,创办于1919年,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2002年3月,企业将发展目光投向苏州,成立了生田(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开始布局中国、亚洲市场。去年,生田苏州整体搬迁至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全新征程。
“今年年初,我们的相城工厂正式开始投产,目前产值已超7800万,预计全年产值将超1.2亿元。”据生田苏州总经理金井勇介绍,落户相城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企业就取得了快速发展。“接下来,我们将依托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在现有三大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专注于研发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金井勇憧憬地说。
据悉,为让日资企业在相城感受到“家”的氛围,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日企需求,在生态、交通、配套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不仅要打造樱花主题公园,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康健等设施规划也将融入日本元素,并力争在5-8年完成相关建设,进驻2万以上高端人才。
顾海东表示,下一步,相城要充分发挥发展优势,为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招引更多优质日本资源,为引入的日资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切实以协同创新区的发展带动全区各产业领域的中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