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旅游业 > 文字新闻
春风万里浩荡——70年铸就旅游产业辉煌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9-10-1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新中国旅游业经过70年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当前我国的旅游产业,正在由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跨越的稳步推进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全面决策部署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此举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旅游产业五个发展阶段成就辉煌

  “外事”办旅游(1949-1979年)。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但在高度计划经济时期,旅游业在当时还没有产业概念与经济属性。即便如此,但是为了满足海外华人华侨回国探亲访友和来访外宾接待,1949年和1954年,以接待海外华侨为主的厦门华侨服务社和以接待访华外宾为主的中国国际旅行社相继成立。1964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并明确了发展旅游事业的方针政策,旅游事业开始萌芽。1966-1976年旅游接待成为单纯的政治行为,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只剩下了12人的业务班子。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尤其是有意识、自掏腰包消费的旅游行为,在这个阶段基本不存在。但是,以创汇为导向的旅游业对弥补当时我国的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起到了重要作用。

  “机关”办旅游(1980-1995)。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旅游作为我国综合性经济产业的地位得以确立,突破了长期以来基本属于外事接待的模式。自从1980年高校开办旅游专业后,我国1983年也成功地加入了世界旅游组织。1986年旅游业首次被列入国家发展计划“七五”计划。至此,我国旅游业开启了拓荒之旅,朝着真正意义上的新产业迈进。

  这一时期,以机关为主体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实质上是国家、地方、部门和集体一起上,从主要搞涉外旅游接待,逐步转变为开发、建设旅游资源与接待并举。以旅行社为例,入境旅游由初创期的国旅、中旅以及青旅三家国营旅行社系统垄断经营,逐步放开到允许10多家中央各部委主管的旅行社经营、30多家地方旅行社拥有了自主外联权。

  “市场”办旅游(1996-2005)。1992年,改革开放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推行市场经济。这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阶段,旅游业也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各类社会资本获得“入场券”。如2003年建成、总投资20亿元的四川九寨天堂国际旅游度假区和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皆为当时民间资本开发旅游的代表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旅游业投资对外资开放,行业发展进入充分自由竞争时期。

  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后,居民闲暇时间增多,尤其是1999年开始推行“黄金周”,国内旅游需求出现“井喷”,显示了旅游独特而强劲的内生性消费拉动能力。这一时期,出入境旅游均呈现快速增长,政府的财力与人力投入很难跟上旅游需求的增速,无法满足各类旅游开发与业务拓展的需要。于是,民间资本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填补了旅游业纵向发展的多项空白,为整个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丰富了旅游的产品类别与业态形式,培养了游客多元化的旅游市场。

  我国整个旅游业,在持续旺盛的需求和市场充分竞争的共同催生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地产”办旅游(2006-2015)。2006年后,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朝阳产业的地位得以确立。“五一”“十一”期间全国旅游景点持续火爆,进一步凸显出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强带动作用。因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旅游项目开发用地有优先审批、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为降低拿地成本,有开发商以“旅游开发-土地升值-住宅开发-深耕旅游”模式经营,随之众多房企竞相效仿,以此为低成本大面积拿地。地方政府面对“获得土地增值、借旅游拉动消费”等局面,不仅会支持该类房产项目拿地,还可能会在政策上进一步给予倾斜。此外,众多旅游城市和沿海大中型城市,更希望开发商能投资旅游,愿意在旅游项目开发中配套商住用地。可见,地产拉动旅游行驶的这一阶段,是房产商低成本拿地的逐利需求与地方政府拉动经济的渴望,在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旗帜下集结所造成。

  但是房地产介入旅游业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促进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接待能力的增强,但也造成了“旅游地产”的供给过剩,所以导致一些优质资源在短期内被消耗掉,这对于旅游目的地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消费”办旅游(2015至今)。2012年12月“八项规定”出台后公款消费急转直下,虽然对旅行社和酒店餐饮等形成了短期冲击,但作为大众刚性需求的旅游业,并未因公款消费被遏制而受太大影响。“八项规定”之后旅游市场的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权贵消费、政府接待消费大幅下降,家庭消费、大众消费逐步上升!

  尤其是到了2015年,在投资增长乏力、新消费热点不多的情况下,旅游业却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扩大内需的新增长点;国内旅游消费表现抢眼、热潮不断,形成了暑期休学游和亲子游、周末周边游、小长假短途游和国庆长假中远程旅游等市场热点,同时自助自驾游持续升温!

  旅游消费走向大众化、常态化,行业持续强劲增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战略投资者、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者进入到旅游投资领域,进而推动旅游业朝着新的方向迈进。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报告,2015年以来我国旅游投资进入到一个黄金时代,在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华丽涅槃实现腾飞!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入发展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我国旅游产业以转型促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预计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从近六年间分析,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出境旅游1.22亿人次,人均出游3.4次,至2021我国出境旅游还将达7亿人次。2017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其中,城镇居民36.77亿人次,增长15.1%;农村居民13.24亿人次,增长6.8%。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其中,城镇居民花费3.77万亿元,增长16.8%;农村居民花费0.80万亿元,增长11.8%。2017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94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0.8%。其中:外国人2917万人次,增长3.6%;香港同胞7980万人次,下降1.6%;澳门同胞2465万人次,增长4.9%;台湾同胞587万人次,增长2.5%。入境旅游人数按照入境方式分,船舶占3.3%,飞机占16.5%,火车占0.8%,汽车占22.2%,徒步占57.2%。2017年全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607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5%。2017年全年,国际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其中:外国人在华花费695亿美元,增长4.1%;香港同胞在内地花费301亿美元,下降1.5%;澳门同胞在内地花费83亿美元,增长8.0%;台湾同胞在大陆花费156亿美元,增长4.0%。

  从2012-2017年旅游行业数据来看,全国旅游收入保持着两位数稳定增长。2014年全国旅游收入达3.73万亿元,同比增长25.4%,达到近几年来增速峰值,2015年增幅相对有所放缓。随着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冰雪旅游等,2015-2017年中国旅游业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18年全国旅游收入达6.24万亿元,增速为15.6%。纵观2012-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数据,增长十分迅速。六年间中国国内游客人数增加了20亿人次,旅游收入翻了一番。旅游已成为新时期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生活“刚需”,同时也是老百姓实实在在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鲜活体现,这对提高人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仅2017年的旅游年,我国各种冰雪旅游、特色小镇旅游、山地户外游等更是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旅游活动及景点不仅带动了国内居民的旅游热情,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入境旅游市场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0.01亿人次,入出境旅游总人数达到2.7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旅游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按照党中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本着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兴旅,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总体方针政策,逐步形成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带动性、支柱性和全民性功能,形成了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步入世界旅游发展快车道。

  旅游产业全面发展开辟历史新纪元

  2018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秩序不断优化,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超过6.0万亿元,对中国GDP的综合贡献为9.9万亿元,占国内GDP总量的11.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0元,其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226.0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2%。同年国内游人数达55.4亿人次,同比增长10.8%。

  另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388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截至2018年底,农业农村部已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推介了7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据了解,2018年,在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来源中,亚洲占76.3%,美洲占7.9%,欧洲占12.5%,大洋洲占1.9%,非洲占1.4%。按入境旅游人数排序,2018年中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0位国家如下:缅甸、越南、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全域旅游意识的提升,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较广阔。消费升级推动全域旅游应运而生,全域旅游是应对全面小康社会大众旅游规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战略。

  另外记者获悉,2019年几乎各省份都比较关注“全域旅游”,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以及西北地区关注度较高。相关舆情分布的主要省份/地区依次为:湖南、广东、山东、河北、浙江。其占比分别为16.52%、8.22%、5.23%、5.05%和4.55%。其中,在湖南的衡阳市、长沙市传播影响最为广泛。目前我国全域旅游环境整体呈良好状态,评价为“整洁”。与服务相关的高频词为“便民”“便捷”“优质”“一站式”,表明游客对全域旅游的服务较满意。

  另据相关业内分析认为,按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测算方式,2021-2022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将带动冰雪特色小镇、冰雪文创、冰雪运动、冰雪制造、冰雪度假地产、冰雪会展等相关产业的产值达到2.9万亿元,以此推断冰雪旅游在我国也具有较大的投资前景。

  此外,据2019年9月4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官网发布的《2019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榜单中排名已进至13位,比上一次报告发布时提升了2名。世界经济论坛的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是以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为对象,参考因素包括:旅游环境(商业环境、安全程度、健康等),旅游政策和条件(旅游业优先级、国际化程度、价格竞争力、环境可持续性),基础设施(航空基础设施、地面和港口交通、旅游服务设施)。

  春风万里浩荡,新时代、新号角、新梦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幸站在历史新起点,坚信新中国开辟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新纪元即将到来,坚定新中国旅游产业步入世界旅游强国指日可待!

上一条:“品读中国”文学活动在波兰举行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