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随着一声爆破巨响,位于天门山景区的“皖江第一跨”南塔顺利爆破,加上今年3月成功爆破的北塔,有着60年历史的“皖江第一跨”退出经济社会大舞台,正是我市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
护一江碧水东流
守生态优先红线
芜湖是一座沿江城市,拥有国家一类水运口岸,这是自然给予的资源。但在早期对长江岸线的开发强度过大,中石化码头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时代产物”,建时位于郊区,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距离芜湖市中心不足4公里。油库厂区南边不足50米处,是挨着油库围墙而建的居民小区;在距离码头不足150米的长江下游处,是承担了芜湖老城区60%居民用水的二水厂。搬迁,便是最好的选择。
码头的搬迁并非易事,市领导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加以推进。市委主要领导就中石化码头搬迁,曾坚定表态:“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必须解决,躲不过去,绕不过去,也拖不过去,再难也要投入。”
2017年4月25日,建于1952年的中石化芜湖分公司油品码头正式关停。从2001年开始商谈搬迁工作到关停,历经整整16个年头,这场水源环保博弈终于有了答案。
关闭不合规码头、取水口,建立备用水源,取缔非法码头、非法修造船点和黄砂经营点,实施生态复绿,建设覆盖长江及重要支流27个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整治黑臭水体……经过全市上下齐心整治,全市共释放长江干流岸线约27公里,清理出滩涂陆域面积约250万平方米。
如今从市区由南向北溯江而上,从澛港大桥到临江桥,再到游船码头,最后到弋矶山医院,这里构成了全长10.4公里、总面积8.12平方公里的“十里江湾”生态景观带,成为市民和游客最青睐的“打卡”胜地。
以转型提能升级
向环境要生产力
保护不是不发展,而是高质量发展。
芜湖的态度很明确,“要绿色GDP”,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保护好生态环境,绿水青山也换来金山银山。”
我市大力开展生态环保“1337”绿色行动,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条主线,实施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煤炭消费总量、落后产能规模“三减”行动,增林地、增绿地、增湿地“三增”行动,加快补齐城乡污水处理能力、黑臭水体全面治理、工业园区环境设施建设、长江保护与修复工程、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保护地及固体废物监管等七个方面短板。
一边是向落后产能坚决说“不”。通过深度治理,钢铁、电力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水泥、玻璃行业实现“环保领跑”,积极开展减排技术攻关,主动在国标的基础上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一半以上;实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清零”和19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一批批小水泥、小矿山被关停置换,等等。
一边是通过提升“含金量、含绿量、含技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倒逼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型升级。
废石、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经过安徽海螺集团的技术研发和处理,都成了水泥生产的原材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有效解决了危险废弃物处置麻烦、污染环境的难题。全球水泥行业首个水泥窑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于2018年10月在芜湖建成投运,按照目前产能计算,一年将捕集纯化5万吨二氧化碳,平均每月减少4千多吨二氧化碳排放,成为生态环境效益新旧动能转换的典范。
有破有立。我市通过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现代农技装备、航空、轨道交通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生态化,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获批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8%;服务业比重达45%,现代物流、金融、文化创意、旅游和服务外包等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1.5%,成为芜湖经济持续发展的“新能源”。
城市有了高颜值
生活添了幸福感
如今漫步于芜湖城区,处处跳动着绿色的脉搏,在呼吸间绽放着生态之美,一草一木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描绘着芜湖人的幸福底色。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围绕这一定位,我市积极推深做实林长制,大力加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将芜湖建设成山青、水绿、天蓝、空气优的生态绿城,也让芜湖成功跻身“国家森林城市”行列。“步行300米有绿地,步行500米可到公园”已成为现实,雕塑公园、中央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等一大批绿化精品工程,让芜湖变得精致而秀丽,更让居民们感受舒心与惬意。《芜湖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7-2030年)》中,计划总投资13.1亿元,规划到2030年,全市形成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9处省级湿地公园、14处市级湿地公园、6处湿地保护小区,全市90%以上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天然资源得到保护和开发,生态产业在富民与惠民之路上欣欣向荣。大浦乡村世界、霭里农家乐、六郎花海、丫山牡丹、马仁奇峰等一批绿色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芜湖生态产业优势逐渐显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相互交融,生态文明指数不断提升,生态资产逐渐富集,在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的情况下,2018年公布的芜湖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更令人欣喜的,是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不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开始确立。每一个芜湖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事,不再是一时一地的事,而是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全面升级。放眼今天的江城大地,无论是低碳交通的流行,还是绿色建筑的推广,都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今年11月,我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切实提升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水平。这一次,全市人民齐上阵,大家都在为这座城市的绿色、美丽尽一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