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0年,是大通经济综合实力极大提升的70年。2018年,全区GDP实现67亿元,财政收入实现5.9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61:29,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这70年,是大通城乡面貌发生极大变化的70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洞山东路、朝阳东路、206国道四通八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一幅宜居宜业的美好画卷逐渐呈现。
这70年,是大通发展活力极大增强的70年。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机械制造、服装加工、乐器制造等产业走出国门,到2018年,全区民营经济比重达到47%。
这70年,是大通人民生活极大提高的70年。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56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992元,医疗卫生水平逐步提升,人民消费不断升级。
产城一体,走出转型发展新路
进入新时代,大通区委、区政府坚定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型矿区转型发展之路,提出了“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的战略目标。
目标在前,路在脚下。区委、区政府科学实施工业强区、生态立区、商旅兴区、城乡一体“四大战略”,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生态立区、商旅兴区、城乡一体化四大战略,着力建设战新产业发展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绿色农副产品基地、宜居宜业宜游基地,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大通区依托坐落于大通区孔店乡境内的安徽理工大学人才科技资源优势,以大通工业新区、上窑工业聚集区为平台,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智能服装加工、新型建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主导产业。富华服饰、唐兴机械、乐森黑马、百木智能家居、君临食品等一批规模较大、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实体企业带动了全区产业不断升级,淮南快递物流园、邮政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国药淮南分公司、新欣医药、康宝药业等服务类企业陆续落户大通,淮南港洛河作业区、上窑作业区即将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融入长三角,争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当前正是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大通区把握优势,抢抓机遇,力求在更大范围、更广深度主动承接长三角经济辐射、产业转移,争当淮南市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引领区。
区位优势明显。大通区作为淮南市的东大门,与合肥、蚌埠、滁州三市交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206国道穿境而过,淮南港洛河作业区、上窑作业区即将建设,淮南快递物流园、邮政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落户于此,有不可比拟的交通运输优势。
自然资源丰富。大通区物华天宝,舜耕山、上窑山、高塘湖、蔡城塘等秀美山水散布其间,是稻米、葡萄、草莓、西瓜、蔬菜、食用菌及水产品的优良产区。一些农产品品牌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产业集聚加快。大通区在机械装备制造业、新型建筑材料、服装加工、食品加工、环保管材加工等领域都具有较好的基础,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今年以来,大通区强化提质增效,力推产业转型升级,淮南快递物流产业园运营良好,完成淮南港洛河作业区项目岸线招标,医药、烟草等物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目标战略明确。大通区将积极融入合淮产业走廊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开拓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努力为建设“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