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20日,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的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嘉定工业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多项研发成果及产品亮相本届工博会,凸显出嘉定作为长三角创新策源地的创新实力。
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月背软着陆激光导航避障敏感器”和由上海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景动态PET-CT”2项成果分别荣获“中国工博会大奖”;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大尺寸高性能红外玻璃”荣获“中国工博会新材料专业奖”。
联影医疗全景动态PET-CT uEXPLORER
该展品是世界首台全景动态PET-CT,以近两米的轴向视野,首次实现一个床位完成从头到脚的全身扫描,将传统的20分钟检查时间缩短1/40,最快可以实现全身30秒显像,最长可以在药物注射9个半衰期后仍能清晰显像,并支持1/40注射药物剂量下的超低剂量成像。
尤为亮眼的是,其独有的4D实时全身动态成像,让人类第一次能以肉眼清晰观测药物注射后在人体血管内流动、扩散、到被代谢的全过程。
联影市场部PET-CT产品经理说:“这台机器它的剂量可以做到传统剂量的1/40,相当于中国到美国往返长途飞机带给你的辐射剂量,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安全性。”
在知识产权方面,联影已围绕uEXPLORER 探索者申请了专利153件,包括国内专利90件,国际专利63件,涉及图像重建方法、机架系统、成像系统、放射源控制等诸多核心技术。联影自主拥有uEXPLORER系统的全部知识产权,将创造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月背软着陆激光导航避障敏感器
该展品是在国际上首次投入月背区域软着陆任务的高精度实时导航与三维避障载荷,保障了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区域的安全着陆。
看上去貌不惊人的两个金属装置,却是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留下人类探测器第一道印迹的“开路先锋”;
激光测距敏感器通过向月面发射激光脉冲,来测量嫦娥四号着陆器相对于月面的精确距离。其激光光源、探测器、高压电源等核心元部件均为国产自研,整机重量小于8.4千克,总功耗小于28瓦。尽管探测距离范围为15米至30公里,最远和最近的回波功率变化极大,但激光测距敏感器的测量精度达6厘米。
“形象地说,嫦娥四号以测距敏感器为导航仪,在距离月球100米悬停时,再由三维成像敏感器探测地形,寻找最合适的落月点。”载荷研发团队主要负责人、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志平介绍,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将激光技术应用于地外行星软着陆,也摆脱了光照条件的影响,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大尺寸高性能红外玻璃
该成果攻克了光电对抗用大尺寸红外玻璃领域内的世界性科学技术难题,打破了西方对我国技术封锁和高性能产品禁运,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空间科学、智慧城市等重要领域。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高级工程师李家成介绍,科研团队历时15年攻关,“我们找到了一种合适的玻璃的组成,既实现了很高透过率,同时它能够进行大尺寸制作,性能也是国际上比较前列。”
天际汽车ME7智能电动SUV
在本届工博会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展区,天际汽车打造的首款智能电动SUV亮相。天际汽车的总部位于嘉定工业区,工厂设在绍兴,所以这款汽车是长三角协同创新的产物。在绍兴市政府的支持下,天际汽车的绍兴工厂已基本建成,开始试生产,计划明年一季度大批量交付。
在展示现场,这款智能电动SUV吸引了许多观众上车体验。“这辆汽车装有22个感知探头,比特斯拉多3个。”工作人员自豪地说。在这么多传感器以及智能系统的支撑下,它的自动驾驶级别达到了2.5级。这意味着,它能自动泊车,用户可利用手机APP的遥控功能,在车外实现多角度和多场景的车辆泊入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