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提升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日前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9月12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该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今年2月,市政府领导专题调研生态修复工作并召开办公会,要求编制生态修复规划,并在规划指引下制订“三年行动计划”。7月12日,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编制的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和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纯溪介绍,该部门在全面总结全市近十年来生态工作的基础上,立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着眼全徐州市域,重点突出城市规划区和沛北地区,编制了徐州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问题导向摸底评估。规划以“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载体为研究对象,全面开展生态环境摸底评估。山体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关闭露采矿山349处,尚未实施治理废弃露采矿山318处,其中城市规划区废弃露采矿山221处,未实施治理废弃露采矿山200处。水体方面。黑臭河道已治理80余条,整治后的河道尚有返黑返臭的可能;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还亟须完善。林地方面。单层纯林面积占比达98%,林分结构单一,杨树面积比重偏大,城市绿地空间网络需要进一步完善。采煤塌陷地方面。目前全市累计形成采煤沉陷地42.33万亩(其中城市规划区31.24万亩),已整治完成25.01万亩,尚有17.32万亩采煤塌陷地亟待治理。湿地(湖)方面。保护资金来源单一,经费短缺,制约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部分区域需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保育。
生态格局全面框定。针对市域空间提取重要的“源、轴、区、点”组织构架,将全市生态修复与保护空间总体布局为“两轴、两湖、多片区、多点”的“2+2+10+20”的生态空间结构,城市规划区通过“节点、廊道、片区”进行整合,形成“4 片区、9 廊道、多节点”的空间布局。
策略引导重点突出。在全市生态安全格局框架下,对每一类生态体制定规划策略引导。山体修复要消险减灾、提升景观、优化环境、盘活土地、创造效益;水体重点推进黑臭水体整治、三河三区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林地修复围绕树种结构优化和绿地网络建设两个方面开展;采煤塌陷地以整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周边土地使用价值为核心,修补破碎空间,促进矿地和谐;湿地修复聚焦煤矿塌陷地综合治理的国家湿地公园和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
规划支撑计划编制。在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的指引下,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系统推进的思路,坚持着眼长远、打造精品、凸显亮点、逐年推进,安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六大类119项,总投资约131亿元。山体修复工程。大力实施关闭露采矿山治理,积极推进山体公园建设,安排山体生态修复、山体斑秃绿化、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项目共64项,计划总投资约20.5亿元。水体修复工程。全面实施“生态河湖综合整治”,安排黑臭河道治理、河道园林景观提升、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水系贯通工程等项目共17项,计划总投资约65.7亿元。林地修复工程。继续深化荒山绿化,改善林分结构,进行林相改造,安排城市公园绿地建设、高铁交通道路两侧绿化、河道景观恢复提升、造林绿化、森林抚育改造、山林林相改造、山林补植等项目16项,计划总投资约17.9亿元。农田修复工程。加大对各区农用地修复力度,安排采煤塌陷地土地修复治理、生态修复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共14项,计划总投资约17.8亿元。湿地修复工程。继续加大湿地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安排湿地保护、湿地公园建设等项目共两项, 计划总投资约4.5亿元。沛县采煤塌陷地修复工程。实施沛县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推进微山湖湖滨湿地公园、安国湖湿地公园建设,加大龙固镇、安国镇、鹿楼镇等沛北采煤塌陷地整治力度,部署治理项目6项,计划总投资约4.5亿元。
下一步,该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推动规划落地,不断推动徐州生态转型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