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如今,落子苏州工业园区的开放式能源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已经雏形初成。平台通过与政府部门、能源服务商合作,打破水、电、气、热数据壁垒,打造能源数字化孪生网络,实现数据全面采集与有效集成。上线运行4个月,该平台已接入用能企业3000余家,入驻能源服务商52家,挖掘项目97个,投资规模预计达1.4亿元。该平台作为全国首创项目,今年9月荣获国家电网青创金奖。
“我们打造的这个平台,最核心的特质就是开放和共享。”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吕文杰说,苏州将借力开放式能源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构建“共建、共治、共赢”的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圈。
针对用户需求设置六大应用模块
苏州,作为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积极探索能源互联网转型的路径,服务城市智慧能源升级。2018年7月,苏州供电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携手建设开放式能源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今年5月,开放式能源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开始试运行。
该平台针对政府、企业用户、综合能源服务商以及社会公众等不同用户群体需求,设有区域能效分析、企业能效监测分析、综合能源管理等六大应用模块。“我们为不同的用户分别设置了专属登录端口,通过不断迭代更新,实现服务精准对接,满足各方的需求。”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共享服务平台项目负责人徐丹介绍,通过该平台,政府能够以全景视角一览区内多种能源的实时运行数据,为新能源发展、需求侧管理、节能环保以及安全等方面的产业政策落地提供决策支撑;企业用户通过“一键体检”,可以自动获得企业能效体检报告和提升意见,还可以将能效提升项目需求发布到平台的网上商城中,等待合适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响应;综合能源服务商则可以通过平台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获得项目推荐服务和能源托管支撑服务;社会公众也能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丰富的共享数据以及开放的API开发服务。
通过形成“物联接入-数据挖掘-交易撮合-价值落地”良性闭环,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预计到2024年,苏州的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将超过1000亿元,服务平台的建成将有力促进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经济转型处处长张敏高说。
平台模式明年将在全市推广应用
“电能在园区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很高,即便如此,我们依然看到园区有巨大的能效提升空间。立足园区、推向全市,我们通过平台吸引所有利益相关方进驻。打造能源服务生态圈,是我们推进苏州能源变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全新举措。”吕文杰说。
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实验的工业园区,园内拥有科技企业超5000家。随着自贸片区的设立,苏州工业园区将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综合能源服务的需求和市场巨大。“目前,园区电力消费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60%,但是整体能耗水平较高,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共享服务平台的构建对园区总体能效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张敏高告诉记者,2018年7月至今,该平台已成为政府能源管理的“参谋助手”,助力政府完成了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也成为企业精准用能的“诊疗医生”,并成为能源服务商高效的市场中介。
徐丹告诉记者,目前,平台完成了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平台数据、试点用户数据以及第三方能源服务商生产运行数据的接入与在线采集,覆盖了源、网、荷、储多个环节,同时明确数据标准、交互协议和共享机制,共计贯通、集成、整合了园区内4类44万用户的能源数据,“2020年,该平台模式将在全市推广应用。”
能源能效管理催生新商业模式
园区找到了能源能效管理的方向,新的商业模式也逐渐形成。
苏州昆岭薄膜工业有限公司全年用电在2000多万千瓦时,每年花费电费超1000万元。“这个平台真是好!我们企业内部布置了87个用能在线监测点,涵盖了水、电、气、热等多种能源。通过平台的推介,我们成功签约能源改造项目,改造后,年均减少用能成本30余万元。”该公司工程部副总经理王邦玉说,尝到甜头后,他们这次又通过平台和一家科技公司就用户侧储能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希望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平台价值充分释放的关键在于免费开放共享。我们通过与政府部门、能源服务商合作,打破水、电、气、热数据壁垒,打造能源数字化孪生网络,实现数据全面采集与有效集成。”徐丹说,这样,就能让各种资源流动起来,打破了不同行业的数据壁垒,唤醒了潜在的数据价值。苏州易助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光伏数据服务商。入驻平台后,该公司将25年中积累的25TB光伏数据向整个平台开放共享,而平台反馈给它的则是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苏州的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是巨大的。服务平台的建成,将有力促进苏州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潜力的挖掘。”张敏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