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无锡 > 文字新闻
执守匠心 擦亮名片
发布时间:2019-09-12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陶都宜兴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名片。然而,曾几何时,紫砂行业发展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为了切实加强对紫砂这一传统文化和产业的保护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宜兴对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无锡、宜兴各级各部门科学把脉,共同担当起呵护宜兴紫砂陶品牌的历史重任,先后出台《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关于加强紫砂行业税收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紫砂保护构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火墙”。

  科学规范产业健康发展

  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几十年来所从事的工作,一直和宜兴陶瓷产业息息相关,也亲身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跌宕起伏的宜兴陶瓷产业发展史。今年8月初,年逾七旬的他,怀着对紫砂产业的赤诚之心,根据自己对置身产业发展几十年来的所感所悟所思,撰写了紫砂发展现状报告,并对推动宜兴紫砂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初步设想。在他看来,《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以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对紫砂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作品保护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紫砂保护长效管理措施。

  事实上,随着这一条例2007年实施推进,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大力弘扬紫砂文化、擦亮紫砂品牌的推广和管理工作大幕如火如荼地拉开了。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丁蜀镇公园路、陶瓷城等紫砂行业集中路段和专业市场为整治的重点区域,加强对假冒紫砂产品的检查力度,同时利用全国12315等投诉举报平台,畅通权益维护渠道,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国家税务总局宜兴市税务局探索适合紫砂行业实际的税收管理办法,通过将个人所得税征收和职称“挂钩”等办法,行业税收每年都保持10%的增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尤其是对技艺考核实行评审制度,有效杜绝了少部分人实际不会做紫砂陶器,却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获取专业技术资格的途径。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依托宜兴陶博馆这一载体平台,成立宜兴陶瓷(紫砂)研究院,定期邀请张守智、周光真等国际、国内陶瓷艺术领域专家、教授开展艺术交流活动,还成功向全世界公布重大研究成果:宜兴窑系是景德镇窑系等国内八大窑系之后的第九大窑系,且是国内唯一以陶器为代表的窑系,巩固了宜兴作为“中国陶都”不可撼动的地位。丁蜀镇作为属地政府,积极配合部门做好相关管理和推广工作,并进一步加大黄龙山区域紫砂矿以及外围矿山废弃宕口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私挖滥采矿产资源行为。

  创新艺术人才培育模式

  山东汉子赵炎在宜经营紫砂业务已有近20个年头。2015年,他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创立全国首家紫砂创客空间——壶乐汇创客空间,签约紫砂大师18位,培养青年紫砂创客100余名。他不仅因此成功发挥出创意紫砂在拓展销售市场中的潜力,还以省级“双创人才”的身份,在2017年应邀参加由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的省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会上,李强盛赞,近几年宜兴紫砂文化推广得好,值得江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习,同时要求我市今后要更加注重对乡土文化人才的发掘与培养。

  也正是得益于我市对乡土人才的培养,让延续了千年的传统紫砂文化,融入了更多的创意、创新。一件件精美的创意紫砂作品,更多地走进日常生活,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围绕“让乡土人才香起来”,我市不仅将一批优秀紫砂艺人培养纳入“陶都英才”政策体系,加大对其培养、扶持力度,同时还搭建了“景舟杯”“蒋蓉杯”等制壶技能比拼舞台,鼓励乡土人才踊跃参与无锡市技能精英大赛、省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等高级别比赛,推动更多人才在比学赶超中脱颖而出。目前,紫砂艺苑共有范伟群、范泽锋、吴奇敏等8人成功创建为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丁蜀镇积极搭建平台,建设宜兴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把民间乡土人才聚拢来。目前,园区拥有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3人、省级10人、无锡市级42人、宜兴市级61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2个、省级4个,拥有各类文化企业30多家,各类工作室1200多家,已初步形成了陶瓷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旅游、创意设计、艺术培训、文化相关服务等五大重点发展领域。

  在乡土人才的带领下,我市的陶瓷行业更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各类陶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陶瓷行业“掘金”的创作者和配套工作人员也已近10万人,他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造浓助学帮困慈善氛围

  今年8月27日,徐汉棠教育基金发放仪式在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举行。现场,该校20名学生共收到10万元奖学、助学款。2014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出资1000万元,成立我市首个个人捐资冠名、基金化运作的公益性慈善组织——徐汉棠教育基金会,重点资助和奖励寒门学子与优秀学生。截至目前,基金会已累计发放奖学、助学金300多万元。谈及成立教育基金会的初衷,徐汉棠说,自己在青少年求学时,正值战乱,紫砂行业低迷,家境贫穷,因此不得不告别了校园生涯。几十年来,这一辛酸往事一直记忆犹新。现在正是得益于社会和谐稳定,整个陶瓷行业发展才能红红火火,走上富裕路的陶瓷艺人理应回报社会。

  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和一批工艺美术大师的引领,广大陶艺从业人员在致富的同时,踊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仅丁蜀镇慈善分会就已接收陶瓷艺人捐款1000余万元。其中,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伟群出资50万元,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高级工艺美术师厉上清捐款30万元,设立“善为先”公益金,定点救助丁蜀镇区困难学子。

  部分紫砂艺人还把慈善触角延伸到国内各地。自2007年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全家每年都会捐资6万多元,帮助陕西永寿县的13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1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吕俊杰出资100万元,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名叫井冈山革命老区吉安市峡江县福民乡“俊杰学校”,这是首家以宜兴紫砂名家名字命名的学校。学校里教学楼、实验楼、科教文艺中心、计算机室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当时井冈山下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2015年8月8日,国内首家行业协会参与成立的公益助学民间组织“紫砂麦田”成立。作为紫砂业界首个大规模的慈善助学团体,“紫砂麦田”在紫砂艺苑定期开展慈善捐赠活动,并根据计划分赴边远山区为渴望读书的孩子提供助学金。部分陶瓷艺人还积极创新慈善模式。在镇慈善分会的支持下,紫砂艺人刘根林牵头创办免费的爱心紫砂培训班,学员都是低保、残疾人员。通过培训,杨枫等学员学有所成,自食其力,主动退出了低保。

上一条:砥砺奋进 改革开放铸辉煌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