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漕泾镇水库村养虾户刘德忠心里乐开了花。原来是因为他45亩的虾塘,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净赚了近50万元。养虾十来年,这样的利润是他以前不敢想象的。“养虾的前几年我基本一直在亏损,后来一年也只能赚两万,入不敷出。当村里开始统一帮扶我们这些养虾户,我的情况才有所好转。”刘德忠说。
近年来,水库村积极挖掘放大“水特色”,对各养殖基地进行标准化建设,并通过组建合作社,带领其他村民一起养虾。统一虾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大大降低养虾风险,明显提高亩均产出,可以说从资金技术市场各方面都给予村民最大的帮扶。
漕泾镇水库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继光告诉记者,以前养虾户们养的虾基本只能供应给周边的市场。现在,通过专业化养殖,本地虾的品质大幅提升,村里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使得本地虾开始走出金山、走出上海,销往江浙一带。
此外,“精品农业”的打造还帮助村民改变了以往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在村民杨勤飞家中,他向记者展示农机手证书和一台中型拖拉机。去年,杨勤飞靠着这台农机为周边村民提供服务,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降低了自己的生产成本。昔日的低收入家庭,踏踏实实走上了增收致富路。“拖拉机今年的收入也要3万多了,这些都是种田之外的收入。”杨勤飞很开心。
除了各自谋求出路,漕泾镇还引导10多个村“抱团”发展,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如阮巷村立足农业基础,培育出了八个农业合作社,鼓励村民发展菊花、桑葚、樱桃、水果玉米等精致农业项目。下一步,还将试点一站式为老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丰富生活服务供给,并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以房屋租赁发展乡村民宿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就业机会,让乡村振兴之路多元化。
“水特色”的挖掘探索和“精品农业”的发展是漕泾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近年来,漕泾镇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的牵线搭桥,让社会资源落到“田间地头”,让市场资源精准对接。通过改变经营模式、提高生产技术、转变增收理念等,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接下来,水库村还将沿着漕廊公路打造特色产业带,通过搭建设施农田,让农户、老百姓以承包农田种植特色农产品形式提高收入。护塘村村委会主任李欢军也坦言,护塘村在设施农田建设好之后,将对外租赁承包,用于种植特色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减轻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