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我市集中带量采购价格谈判协议结果正式落地,髓内钉、止血材料等医用耗材价格大幅降低,患者医疗负担、医院医疗成本、企业交易成本得以降低,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和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将得到提高。
破解价格虚高难题
南通先行先试
多年以来,医用耗材领域市场环境无序、行业生态混乱,带金销售、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等问题长期存在,群众反映强烈,为社会各界所诟病。
今年5月底,中央深改委提出要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净化医疗服务执业环境,降低医用耗材虚高价格,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明确要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促进市场竞争等原则探索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
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作为一种集约化的合同订立方式,通过多次竞价,不仅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市场形成的价格,也是对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的有益探索,有利于遏制不合理的医疗行为,有助于健全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因病施治、合理用材,使人民群众享有安全、低价的医疗服务。
敢为人先的南通先行先试。6月以来,在市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市纪委监委的全程指导监督下,我市率先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价格谈判工作,开辟全国医用耗材改革“试验田”。市医保局党组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班子具体抓好落实,推动相关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集中带量采购耗材
最大降幅近八成
虽说价格谈判中政府只是搭建谈判平台,最主要的还是让企业公平竞争,但确保谈判有序有效也是医保部门的重要职责。
面对700多个品规的谈判品种,特别是复杂的骨科耗材,市医保局工作人员特地到各大医院向骨科专家请教,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将653个髓内钉产品聚类分为7个谈判单元,进行价格谈判;深入基层,研究部分止血材料的可替代性,确保集中带量采购价格谈判符合保使用、保质量、降价格的初衷。
7月27日-28日,我市开展首场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价格谈判工作,就髓内钉、止血材料两类医用耗材与72家企业进行了价格谈判。谈判涉及723个产品,参与企业通过多轮角逐、逐轮淘汰,产生拟中选品种、备选产品。
以往的医用耗材招标,只确定中标单位、品名及价格,而没有采购数量,中标企业需组织销售队伍进医院,推动医用耗材的使用和销售。此次价格谈判则以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2018年度髓内钉总采购量的60%、止血材料总采购量的70%,作为中选产品的约定采购量,通过“量的积累”实现“价的下浮”。
最终,髓内钉类产品平均降幅47.21%,单个产品最大降幅70.35%;止血材料平均降幅45.26%,单个产品最大降幅79.37%。预计年度节约医疗费用4475万元。“这是国内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耗材带量采购,在有了量的保障后,企业就有更多动力在可能范围内降低价格。”中选企业之一的巴德医疗高级业务总监朱学良说。
创新多项机制
有效保障双方权益
8月22日,全市57家使用中选产品的公立医疗机构,分别和15家中选企业签订了带量采购联盟购销协议。
为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缩短回款周期,此次谈判明确,公立医疗机构作为货款结算第一责任人,应按合同约定与企业及时结算货款,不再以医院确认收货日期为起算点,同时要求从采购平台上发出采购订单到付款不得超过60天。如果中选产品在采购周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产品价格低于南通市的中选价格,则就低联动调整。
为保障临床供应,中选产品的生产企业为保障产品供应的第一责任人,“为应对特殊情形,我们也选取价格次低产品作为备用采购产品,以保证供应。”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为确保质量安全,中选产品都会留存样品,并提供商业保险。产品中选后如发生严重质量问题,将取消其中选资格。同时配套实施诚信监管,设立“违规名单”,跟踪落实价格谈判结果。
终端可以自由采购或不采购、无法验证医疗机构最终上报的采购量、如果降了价量却没有增加可能会打击企业积极性……针对集中带量采购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市研发了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平台,要求本次价格谈判的两类耗材日常采购均须通过此平台进行, “既可以对采、配、用、管进行全流程监管,也能了解实际运行中的问题,为完善集中带量采购价格谈判政策提供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