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城镇从走发展洼地适应性农业到打造稳增长促提升生态农业之路,以思路之变适应市场,以激发活力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地处洪河洼地的地城镇有2.2万亩的低洼地,土地流转前,由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当地靠天吃饭的群众,收入自然也就不牢靠。而眼下,通过土地流转,当每天都有一万多斤莲藕发往全国各地的时候,种植大户王传彪说,现在虽然不是莲藕采收最佳时节,却是打开市场的好时候。
提起当年流转这一千多亩洼地,王传彪说,有两个因素下定了流转的决心。“当时因为这块土地第一是低洼地自然条件比较好,第二党的政策也好,想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就业,再加上国家政策对农业这一块政策比较倾斜,也是抓住一个时机,也是双赢,第一能带动贫困户了,第二我们企业也有收益。”
以每亩650元的价格租到农民的耕地后,农民也从传统的种植中解放出来,特别对贫困户来说,帮着到田间管理,每天都会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尽管以莲藕种植为主的适应性农业在地城镇有连年扩大的趋势,并且延展到旅游产业,但当地党委政府也敏锐意识到发展中的隐忧。地城镇党委书记常金艳说,我们这个产业园区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二产仍有一定的缺陷,目前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加大对二产,尤其是农产品的转化。
思路决定出路。政府有想法,社会有认识,一个产业的发展才会永续。总而言之,不管是对企业还是种植大户,那都是避不开的坎。种植大户王传彪:“单从农业种植,第一它有风险,必须立体多种经营,这样能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风险,能使一个企业正常的在一个见效益的轨道上运行,企业才能越干越好,企业干好了当地群众永远有就业的机会。”
而这也是摆在地城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不管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还是为乡村振兴打基础,农产品的提质增效是不可或缺的动力源。地城镇党委书记常金艳:“我们围绕农产品提质增效,把加工业做起来,让流转大户、投资客商能够抵御市场风险,路走的更远,能够落地生根,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让产业兴旺起来,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