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科技局金属材料及加工产业链工作小组在前期摸排筛选的基础上,邀请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等专程前往盾安环境,就空调阀门零部件制造领域的不锈钢替代铜这一课题,与企业开展面对面深入地研讨。最终大家一致表示,新材料“超软耐蚀代铜奥氏体不锈钢”在力学性能、腐蚀性能、导热性能等方面完全可以实现对铜管的替代,能有效解决铜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问题,以及满足消费者对质量提升的需求。这意味着,历时近一年时间,我市阀门不锈钢替代共性难题有了重大进展,众多企业将享受到金属材料及加工产业链提升带来的福音。
新材料产业是浙江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七大万亿产业之一,而金属材料及加工又是我市制造领域规模第一大的支柱产业。2023年,我市把金属材料及加工产业提升到新材料的高度,编制出台《金属材料及加工产业链提升发展方案》,统筹谋划产业的整体提升发展,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提升路径。
不久前,浙江洪量新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复合三维电极箔被认定为2024年省内首批次新材料。“这是对研发产品的认可,接下来我们将向国内首批次新材料认定目标迈进。”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该企业拿到首批次新材料的认定,犹如为产品进一步打开市场拿到了‘通行证’。”据了解,洪量新材是产业提升四大发展方向的其中一个,即培育壮大铝和不锈钢加工产业。
这两年,我市聚焦创新补链、强基固链、育企强链、项目延链、数安融链和品牌增效等路径,计划通过三年努力,构建“325X”金属材料及加工产业体系,实现金属材料及加工行业“质”“效”双提升,打造链条完备、技术领先的新型铜合金制造集群地、金属新材料应用示范地。而市科技局作为产业链提升牵头单位,去年以来,一方面建强产业创新平台,依托中俄(诸暨)国际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产业链创新活力。另一方面,针对产业提升共性问题,与国内高校院所加强对接,深化产学研用融合。
在多重“组合拳”下,我市金属新材料产业链提升成绩斐然。菲达环保、申科轴瓦等6家企业与省冶金研究院、宁波智能机床研究院达成产学研合作。新引进的企业锐创新能源(浙江)有限公司在绍兴文理学院专家提供的技术支持下,解决了光伏用高性能铜带材料性能问题,去年该产品实现了量产,今年公司又将与绍兴文理学院合作研发行业领先、厚度更薄的光组件用的铜带。据统计,截至目前,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开展诸暨市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8个,承担省级领雁科技项目2个。
市委十七届六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健全“高大上+链群配”机制,接续推进“229”产业提升行动,着力聚企成链、串链成群。市科技局局长杨华凤表示,2025年市科技局将紧扣争创“科技创新鼎”目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全面夯实创新深化生态基础。在做大做强集群强链文章方面,谋深创新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谋划建设好“一链三中心”,为新动能腾出更多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