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王庙镇荆山村朱家园,静静坐落于一个并不起眼的果园里,这可是我市境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钱塘江煎盐遗址,承载着当地村民的文化记忆。12月6日上午,记者在荆山村文化管理员带领下,找到这处遗址,它紧邻海塘安澜工程,放眼望去还是一片果园,四周被围了起来,现场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界桩,并有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附近村民得知记者来采访,纷纷上前主动交谈。
村民许其昌76岁,他的记忆中爷爷许文兴就是一名煎盐工。“我们自己家就烧的,爷爷他们把盐水从海塘挑上来,我家房子没翻修前还有盐桶这些工具的。后来盐场不办了,这块地方改造了好几次,原本地势很高的,后来种过水稻栽过桑树,前几年又变成了一个果园。”老人的话说完,在场的人不断点头。
当地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朱家园,这里是夹塘,北面是翁金线,南面是海塘。5年前,这片采摘园的主人栽种果树时,挖出了红色灶头泥,经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我市文保所联合发掘,发现了煎盐灶坑和盐卤井等,从而考证这是一处清代煎盐遗址。该遗址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30米,总面积1800平方米,成为我市目前唯一钱塘江煎盐遗址。2021年,该遗址被公布为海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了省文物局文保平台,目前已经处于运营状态。
海宁濒临钱塘江,古时盛产海盐,江边百姓靠海吃海,以煎盐为生,宋元时期盐业发展到了鼎盛,但到明清时期潮患频发,海岸线发生变化,嘉定年间黄湾尖山一带盐场全部淹入江中,海塘沿线煎盐业逐渐没落。在村民口中,记者了解到荆山村一带曾被叫做“盐沙”,朱家园煎盐遗址发现后,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如今这处古文化遗址已经得到保护,接下来还将进行开发,让它重新焕发出光彩。“村里对它进行保护性开发,相信建成之后一定会成为百里钱塘一处特色文化旅游景点。”村文化管理员俞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