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业评价报告(2024)》显示,2023年南京科技创业能力排名全国第三,部分基础指标摘得全国第一。进入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南京、杭州、上海、苏州、广州、武汉、青岛、合肥。
《评价报告》由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编写,涉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8个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企业培育、高质量创新创业、创新网络化、科技水平和环境与平台。
5个一级指标中,南京的科技水平排名第二,环境与平台排名第三,具有较强竞争力。这意味着,作为全国科教名城,南京并没有辜负这份“天赋”。
近年来,南京共有116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提升,2023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89%,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超15%。
今年9月,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户江苏,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首批确定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产业方向,分别遴选20多所国内高校参与建设。其中,2个分中心分别落在南京生物医药谷、紫金山科技城。
位于江宁区的紫金山实验室,成立6年已先后发布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近30项,并建立了业界首个6G实验室,初步建成了6G端到端实验平台;相关技术被应用到“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工程。
“南京是国内创新药物研发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医药创新研发资源和人才储备优势。天晴多个创新产品的顺利上市,背后都离不开在宁高校专家团队的指导和支持。”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副总裁赵伟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在企业培育、高质量创新创业两个一级指标上,南京均位列全国第四。其中,基础指标高新企业增长率排名第一,较2022年提升38位。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效能高、发展质量高”的特点,是科技型企业中的佼佼者,也是天然的新质生产力主体。近年来,南京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全市“2+6+6”创新型产业体系布局,持续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加速突破。
数据显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超过2.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高企占比超过47%;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
“世和基因在测序设备投入、人才引进、研发项目开展等诸多方面得到了极大支持。”世和基因的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赵忞超在一次会议中感慨,成长为国际肿瘤精准医学领先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世和基因,得益于南京各级政府对科技、人才、创新战略的高度重视及深入贯彻实施。
《评价报告》认为,整体来看,南京科技创业能力的五个维度的排名较为均衡,全部进入前十。在环境与平台方面得分最高,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高新企业增长率、科研产出、绿色产业和基础研究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为进一步用好用足资源禀赋,今年8月,南京还印发《南京市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创新胜势,把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动能。
市科技部门表示,接下来将全面加速创新与产业双向发力、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