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裕安区深入实施六安市“乡村记忆文化工程”,乡镇志、名村志编纂工作高效加速推进,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势态良好、成效显著,扎实有效完成市政府部署的乡镇志“全覆盖”工作任务,并发现和培养了乡土方志编写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保留住了文化根脉。目前,所有乡镇街及编纂村已完成评议稿,10部乡镇志正式公开出版发行,7部已完成评议进入出版社审校,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思想认识到位。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提高做好镇村志编纂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理解镇村志编纂工作的重大意义。区委、区政府分管(联系)领导亲自听取专项工作汇报,召开推进会、调度会,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推进会、协调会、内审会、评议会。从专项分工、经费保障到列入考核,一一作了部署,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措施保障到位。区委、区政府全面部署,强抓基础,全力保障镇村志编纂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区委史志室具体负责镇村志编纂工作的综合协调、业务指导、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乡镇街优化调整人员配备,班子成员、有关站所中心主要负责人共同参加编纂,提供资料,并挑选政治意识强、文字功底好的机关干部以及本地熟悉地情并且热爱地方志工作的老干部、老教师、编修过志书的主编等组建起专门的修志团队,同时将资料收集工作落实到各站所、工作片和村,有力保证了编纂工作有人管、事情有人干。
考核督导到位。将乡镇志编纂列入对各个乡镇街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由区委史志室有针对性制定专项考核细则并单独进行考核。目标考核对各乡镇街的修志工作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有效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区委史志室承担起“中枢”和“智囊”作用,一方面对上加强沟通联系,与市委史志室随时请示请教、即时沟通,不断完善编纂规范,优化各镇村志的篇目设计、资料收集、志稿纂写、审核修改等多个流程环节,科学谋划,精益求精,不断推动工作进展;一方面对内加强协调指导,区成立了专门的编纂指导小组,经常性深入有关镇街、村指导,一年来先后深入镇村30多人次,现场对症解决问题。有的镇街没有合适的编纂人才,区委史志室积极动员协调,推荐有文史编纂经验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等参与编纂;还有的镇街缺乏历史性文史资料,导致工作难以开展,区委史志室积极咨询地方志工作老干部,帮忙查找搜集老旧档案资料。由于及时补充了编纂力量及文史资料,有四个进展相对缓慢的乡镇街很快赶上了进度。
质量保证到位。今年,全区上下高标定位,彰显特色,精益求精推进镇村志编纂工作百花盛开,质量保证到位是推动全区镇村志编纂扎实进行的成功之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把精品意识贯穿于镇村志编纂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收集资料力争丰富可靠,整个资料收集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对于一些有疑问、拿不准的资料,努力做到多方核实,保证了资料的准确客观,为镇村志的编纂打好基础。强调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是一部志书区别于其他志书的主要标志,全区各乡镇街的自然、经济、人文、名胜、人物、事件、风俗都各有不同,修志时坚持最大程度挖掘本地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民间艺术、文化现象、民俗风情等素材,鼓励编纂单位以丰富的图片、图表、地图等资料,直观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自然景观等,真正让每一本志书做到内容精美、富有特色,真正把镇村志打造成对外宣传、展现形象的良好平台和载体。注重业务指导和人才培养,区委史志室自行采取或集中、或分散式培训,不断加强对编纂人员的人才培养。针对篇目设置、资料收集,志书编纂等各阶段性工作任务,对重点镇村街社区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跟进指导,以点带面,全力保证乡镇村志编纂工作提质量上水平,切实将镇村志打造成展现镇村特色、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