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承载着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近年来,嘉定工业区围绕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找准“小切口”,努力探索基层治理服务新模式,以“微治理”撬动“大幸福”。
“小菜田”变身美丽花园
蔷薇社区是一个动迁小区,其中有38%的居民都是老年居民。从农村搬到新房,许多老人仍然保留着农村的种植习惯。窗前屋后的花坛里种植着青菜、大葱、丝瓜,农家肥散发出的异味,让住在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社区了解有关情况后,决定整治菜地,但数日的规劝治理效果并不明显,菜地依然没有恢复绿化。于是,社区干部发动热爱种植的居民开展“同心花园”自治项目,以3个楼栋为示范点,规划种植区,引导居民们种植花草。居民志愿者朱永俊说:“从前我们在村里习惯了种些瓜果蔬菜,现在看着这些花花草草,小区的环境美了,思想也在慢慢转变过来。”
从种菜到种花,如今,走进蔷薇社区大门,就能看到一排整齐排列的花箱栽种着四季花卉,河道边的蔷薇花藤蔓沿着围墙蜿蜒而上,处处可见绿意,时时可闻花香。
“一幅画”就是一处风景
汇旺社区70%的居民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上海人,不同的地域文化、价值理念、生活习惯给社区日常管理与服务增加难度,居民们对小区环境的建设也各执己见。“居民有想法说明重视社区的建设,”汇旺社区党总支书记樊芳说,“为了把社区环境建设得更好,让居民参与到建设过程中来,我们一直在积极寻找突破口。”
在汇旺社区,一处下沉式儿童游乐区的内圈墙面因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而显得斑驳陈旧。为此,居委会干部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翻新工作,居民李运发爱好绘画与手工,主动请缨带领孩子们一起为墙面增添色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增强了居民爱护社区环境的意识。
此次行动的成功也激发社区干部进一步拓展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灵感,他们开始将绘画与装饰作为解决社区问题的新途径。以50号楼为试点,居民们用马赛克和照片墙装扮底楼,设置宣传标语,引导居民文明停放非机动车,有效缓解了乱停放的现象。
垃圾箱房“换装升级”
紫竹社区是近两年新交付的动迁社区,自开展垃圾分类以来,居民随手扔垃圾包的现象仍时常发生,垃圾箱的边上时常散落着一袋袋垃圾。为此,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立及’行动”项目,积极听取居民需求,通过硬化洗手池地面、安装绿化围栏、绘制墙画等举措,垃圾房周围的环境更好了,居民们也自发地爱护起来,地上的垃圾也逐渐消失了。
“我观察到许多老人会在扔完垃圾之后和街坊邻居拉拉家常,是不是能在垃圾房边上增设一个休憩的地方。”住在紫竹社区的大学生夏云向社区提出意见。社区在商议之后很快采纳了她的提议,对垃圾房西侧的黄土地面进行改造,安装景观座椅,并增设垃圾分类建议箱,方便居民们提出改进意见。“边角料”变身休息点,这一改变受到了社区老人的好评。
近年来,嘉定工业区通过社区“微治理”,转变基层治理模式由被动向主动、独立向协同、管理向服务。今年以来,嘉定工业区在24个社区开展“微治理”自治项目48个,举办活动679场,通过“微利用”“微改造”优化公共生活空间,激发社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