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苗就像是青蟹产业的‘芯片’,必须要培育良种、提高存活率。”9月20日,在三门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吴清洋博士说,目前除了开展优质苗种规模化繁育之外,他们还在进行“海水稻”“陆基集装箱”等养殖模式创新。
这座新落地的研究院,为三门招引高新的科研人才,打开了新格局。三门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并不断夯基垒台、筑巢引凤,充分发挥“智慧团”作用,为建设现代化新港城注入澎湃动能。
目前,三门有各类人才10.9万余人,从乡村振兴一线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处处闪耀着人才的身影,凝结着人才的智慧。
精准引才
释放聚才揽才“虹吸效应”
“我校与西格迈等公司搭建人才直通通道,累计输送近60位优秀毕业生。”
“我们会严格贯彻落实台州人才新政3.0,解决大家来三门发展的后顾之忧。”
……
近日,一场场“含金量”十足的校企、政企对话在三门多个企业展开。
“我们通过精准对接、引人留人等形式,探索更紧密的产学研融合合作模式,共同构筑三门人才高地。”三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社保局局长章益说。
当前,三门正在以“三门智造”为引领,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一业一策”抓好“4+3+X”产业体系转型升级。转型发展中的三门,求贤若渴。
三门紧紧围绕全县重点工作对人才的需求,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落实综合金融扶持、科技创新支持、创新成果奖励等“一揽子”政策。
同时,开展跨域协同、央地协同、校企协同引才模式,建立1个长三角招才引智工作站以及10个乡镇(街道)引才工作站,搭建“中核集团一三门”央地协作引才平台,实现“顶尖人才”资源共享共用。
今年以来,三门共引进高技能人才1000余人,各类科技人才200余人,聚才揽才“虹吸效应”进一步凸显。
产业育才
放大产才融合“乘数效应”
如何让产业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
三门给出参考答案——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坚持产业育才,通过“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产业”,放大产才融合“乘数效应”。
一直以来,三门被誉为“中国青蟹之乡”,全县青蟹养殖面积约9万亩,年产量达1.45万吨,但仍供不应求。
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三门县与宁波大学合作共建的地方服务类研究平台,已组建青蟹遗传育种、健康养殖、高值利用等产业链一体化研究创新团队,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并重,现有工作人员20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60%。
“青蟹产业和我们团队的专业适配度高,在这里有良好的实验基础条件。”吴清洋说。现在,研究院已经培育出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拟穴青蟹“甬台1号”新品系(第五代),解决了人工育苗亲体短缺等产业卡脖子问题。
橡胶也是三门的老牌产业。三门建成省级橡胶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改革优化、迭代创新。三门东电橡胶有限公司依托该平台,邀请西安交通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开展技术研发,成功突破湿法混炼绿色节能工艺、微纳米增强填料原位改性等10余项关键技术。
如今,一批批教授、专家来到三门,一个个研究院、研究基地挂牌成立……形成了人才质量转化为经济能量、技术优势转化为有效供给的生动景象。
暖心爱才
增强互促共生“磁吸效应”
8月,位于海润街道的人才公寓迎来了一批新住客。
“这是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我有很强的归属感。从招聘到入职,工作和生活都很顺利。”来自辽宁大连的刘亭序说。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拎包式入住”的人才公寓是三门打造“家·三门”人才工作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聚天下英才而‘爱’之,这是我们的诚意。”三门县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张真关说,以精益求精的服务留住人才,增强互促共生“磁吸效应”,三门一直在努力。
在三门县行政审批中心的人才服务专窗,人才公寓申请、“名校优生”公积金贷款、高层次人才认定申请等业务都可以实现“一站式”办理。今年以来,窗口全面梳理人才安居等“关键小事”服务事项69个,服务1745人次。
三门引才、育才、爱才的实践是一座城与一群人努力打造新时代“才聚城兴”的心血。“我们会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突出县域特色,加大引才力度,以好项目让‘千里马’竞相奔腾,让三门成为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一方热土。”三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梅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