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援滇路,奋楫笃行家国志。
2021年至2023年,闵行区派出多批援滇干部人才远赴云南省昭通市和保山市,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他们接过援滇接力棒,带着闵行人民的深情厚谊,满腔豪情、锐意奋进、实干担当,给当地留下了一批惠民利民项目,还带去了如清风般的新理念新经验。
为进一步做好东西部协作工作,展示好闵行援滇干部人才风采,“今日闵行”推出“援滇风采”系列,由援滇干部人才们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传递他们跨越千里的山海情话。
援大关干部人才党小组会议,学习中央党校陈希校长考察大关指示精神
“日月忽兮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三年的援滇经历,是我人生中一段极为难得的时光。在昭通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经历了无数的成长与变化,也收获了无数的感悟与体会。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坚韧”的意义。初次踏入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对挑战的期待。与许多前辈同志的交流中,我逐渐意识到,这里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与我之前所熟悉的上海,有着天壤之别。然而,正是这种巨大的差异,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每一个援滇人身上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回顾这三年,玉碗镇石灰村蔬菜基地项目推进工作就是对“坚韧”二字的典型诠释。在中央党校挂大关团队和上海援滇干部积极推动下,政企合作,促进石灰村产业发展。我们邀请上海蔬菜集团、上海沣银农业等相关企业到石灰村考察调研蔬菜产业,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上海外延蔬菜种植基地规划建设,建成石灰村果蔬交易市场,以市场带动石灰村蔬菜生产和品质提升。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确实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土地流转、灌溉水源、新品种病虫害防治、人员组织及劳动力成本控制,以及运输物流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坚韧不拔的精神至关重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不断调整策略、优化方案,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援滇人将继续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每一个挑战和困难,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援滇人的温暖和力量。同时,我也将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让这段经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这三年,我们与当地政府、民众以及其他志愿者紧密合作,共同面对挑战,解决问题。这种团结的精神,让我们能够集思广益,汇聚智慧,共同推动援滇工作的顺利进行。
走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解释上海帮扶手术政策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公益基金会、上海市佑心慈善基金会、上海交通广播、大关县卫健局、天星镇党委政府、靖安镇党委政府以及参与先心病筛查的十余所学校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过去两年间,我们成功地筛查了超过7200名当地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医疗帮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已有9名患有心脏疾病的患儿在我们的协助下,成功赴上海进行了介入治疗,目前他们的恢复情况良好,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欣慰和骄傲。
与此同时,我们并没有停下脚步。目前,还有18名阳性患儿正在接受我们的评估,一旦评估完毕,他们将在合适的时机前往上海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我们深知每一个患儿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他们的健康和幸福是我们最大的牵挂。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援滇人将继续秉持团结的精神,与团队成员、当地政府和民众紧密合作坚守在岗位上,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援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患儿在我们的帮助下康复,重返校园,享受健康快乐的童年。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任务,我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努力适应并融入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地方。我深知,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这三年间,我们有幸深入云南的多个地方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洗礼。在扎西,我们学习了长征精神,那段艰难而又光辉的历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和革命故事,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明白了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在老山脚下,我们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手抚摸那些见证历史的石头。我们用心灵去感受老山精神,那是一种“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奉献精神,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坚定信念。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在善洲林场,我们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的先进事迹。他一生奉献给了林场,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展现了一位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公仆本色。他的事迹让我们深受感动,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援滇,不仅仅是一段经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在这里,我收获了无数的感悟和体会,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