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普查家底,明确保护对象。通过古树名木认定、登记、建档、公布、挂牌等工作,摸清古树名木家底。目前,全县共有古树名木188株,其中一级古树及名木21株、二级古树39株、三级古树128株。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让每株古树名木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簿”。为每株古树设立保护牌,赋专属二维码,公众“扫一扫”即可获得古树详细信息,进而了解古树知识。
加强宣传科普,增强保护意识。持续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现状摸排调查,实现古树名木保护动态管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及网络平台等媒体,宣传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知识,提升社会公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结合“绿盾”行动、科技特派员“两强一增”等活动,宣传贯彻《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科学利用乡村水口林、祠堂林等传统风水文化,编制《绩溪县古树名木画册》,宣传古树文化,引导村风民俗向健康态势演变。
强化“多重保护”,提升管护力度。建立财政资金预算机制,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近5年投入财政资金100余万元,修复一级、二级古树及名木30株。建立“一树一长”保护机制,县、乡、村三级林长按所属功能区和行政区域分别包保一级古树及名木、二级古树、三级古树。建立古树名木保险机制,每年投入保费1.94万元,为全县古树名木购买“林长制国元护林保”。加强监督执法,严厉打击损害古树名木行为。开展党员认养活动,全县共有188名党员认养古树188株。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管护水平。编制“一树一策”保护修复方案,聘请专家指导开展古树名木资源体检。组建专业保护队伍,开展古树名木健康评估、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工程施工监理等工作。开展管护技术培训,提高管护责任单位、管护人员保护水平。开展实地踏查,分析古树存在的问题,实施“一树一策”抢救复壮措施。加强古树名木后备资源调查和培育,收集古树种质资源,开展银镂梅、红豆杉、小勾儿茶等人工育种育苗繁殖试验,建立清凉峰、镇头国有林场珍稀植物园。
利用古树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组织最美古树、十大树王、县树等评选活动,提升古树名木的公众知晓率。深入挖掘古树名木历史文化,让古树名木保护成为推进绿美村庄行动、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工作亮点。全县500年以上古村落有55个,金沙镇黄土坎村入选中国最美银杏村落,家朋乡尚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县创建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城镇11个、省级森林村庄41个。以特色古树名木为标的建成古林桥枫杨古树公园、朱显银缕梅古树公园。草节湾银杏古树群、天路山苦储王、汪坑水口林、龙川糙叶树等成为旅游热点、网红打卡点,以生态旅游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