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半年,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朱庄村48岁低收入户蒋天银的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从地道农民变成家门口就业的“上班族”。“工作简单容易上手,靠家近又方便照顾小孩。”英达服饰加工厂老板欧海英说,他们共吸纳十多名像蒋天银一样的低收入户。
“在优势产业、就业创业和兜底保障三大领域发力,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淮阴区委书记刘泽宇说,淮阴各级党员干部撸起袖子抓脱贫,齐心合力奔小康,产业扶贫成效快,脱贫精准度高,保障网络密度强,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村有骨干产业的局面正在加速变为现实。去年,淮阴区全年实现脱贫19009人,累计脱贫80.9%,12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累计脱贫达标率86.8%,快于全省脱贫进度。
聚焦优势 产业激活脱贫攻坚新动能
盛夏时节,占地176亩的高家堰镇温氏扶贫产业园里,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绿化建设。“再过一个月,产业园21栋标准化猪舍将迎来第一批苗猪,一栋猪舍可产1600头生猪。”该镇副镇长金波明说。生猪是淮阴畜牧业的支柱产业。5月10日,淮阴区扶贫办与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签订高家堰镇扶贫产业园租赁合同,温氏每年将总投入的8%作为租金支付区财政,再统筹分配给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形成由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互利共赢的可持续扶贫模式。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刘泽宇说,“淮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脱贫增收支柱产业。”7月18日,徐溜镇的300亩构树迎来第一轮收割,现场收割打包好的构树叶直接运送到附近的淮安众盟生态农业公司,成为众盟生态500余头牛的美味青饲料。今年4月,经济薄弱村戴梨园村与洪北村合作,将92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构树种养一体化产业扶贫项目,项目收益一半归戴梨园村集体,全部用于分配给低收入户。戴梨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柱介绍说,构树叶作为饲料具有育肥快、明显提高肉蛋奶品质的特点,项目刚建成,就与周边养殖场签订供应协议,预计第一轮收割销售额近12万元。在省、市、区联动帮扶组的牵线搭桥下,近年来淮阴累计实施109个产业扶贫项目。
聚力就业 创业拓展增收致富渠道
“多姿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稻虾米全年供应量1500吨,参考价4-7元/斤,地址:淮阴区三树镇四门闸村,联系方式……”今年6月,一份涵盖蔬菜、水产、畜禽、粮食等多品类的《淮阴区扶贫产品目录》通过媒体发布,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消费扶贫,促进低收入户就业创业。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也是变“输血”为“造血”的关键一招。淮阴区全面构建地方政府搭建就业桥梁、乡镇企业提供专岗、合作入股的就业网络新机制,扩大低收入人口就业率。
蒋渡村的低收入户屠金文,作为首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专有岗位就业人员之一,4月到镇里的淮安恒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岗。“我负责检测Wi-Fi信号接收器是否合格,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能拿2000多元。”对如今的工作收入,屠金文很满意。在专有岗位(公益性岗位)助力精准脱贫行动中,淮阴设立低收入人口专有岗位保底专项资金500万元,每年奖补区内企业、个体户专有岗位和镇村公益性岗位1000个,优先解决50岁至60岁低收入人口就业,畅通“按需开发、随时申报、即刻就业”渠道。在扶贫车间淮安顺通包装公司,一半以上的工人是低收入户。“优先考虑低收入户是我们招工的首要原则。”公司负责人洪家刚说。去年以来,淮阴人社部门对有劳力低收入农户开展技能培训达1535人。
聚心兜底 保障确保贫困群众有尊严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淮阴区树立底线思维,以钉钉子精神夯实医疗、教育、住房三大保障基石,让贫困群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前不久,刘老庄镇刘皮村29岁的建档立卡户郑园园搬进集中居住的双庄安置小区,小区内道路平整、绿化优美,水电管网设施齐全。“原来的危房换成宽敞明亮的楼房,三室一厅一厨一卫,我们贫困户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淮阴确定的794户危房户,第一批改造的449户将于9月底前全部住进安全有保障的新居。郑园园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孩子在刘老庄镇中心小学上学,每人每学期还可享受500元的教育资助。教育扶贫是最有效的精准扶贫,淮阴区区长朱晓波说,他们全面实施教育脱贫行动,对低收入户的就学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分阶段按规定进行补助,确保低收入户子女教育资助应享尽享。因病因残致贫贫困户尤其牵动着党委政府的心。红星村57岁的低收入户周兴亚因患食道癌手术治疗,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淮阴建立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医疗补充基金,在淮安全市率先将医疗补充基金支付起付线由1万元降至5000元,各项政策的帮扶为周兴亚减免4.6万元诊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