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观区立足“一区一园”产业布局,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聚力“农业出彩”,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全产业链打造、联农带农等方面示范带动效果显著,推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牵住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
示范带动效果初步凸显。1.95平方公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征迁工作全面启动,总投资10亿元的长三角三产融合智慧农业示范区一期核心启动区1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完工。2022年4月,大观区海口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第四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建成年可出栏番鸭800多万只、番鸭苗2500万只及7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涉及瓜蒌、果蔬、水产养殖等。2023年产业园总产值30.3867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19.74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65%。产业园二产棉纺织、食品加工、粮油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0.5807亿元,三产产值1.737亿元,带动农民入园就业18823人,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分别为14.8万元/人、1.87万元/亩。据不完全统计,2023整合现代农业发展、农机补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项目资金6203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1.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投入1.5亿元,年度投入资金3.72亿元,产业园年利润3821万元,资本投入产出比10%,金融社会资本投入与财政投入比5:1。
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围绕水稻、番鸭主导产业“接二连三”,海口片区1.95平方公里长三角绿色农业产业园获批,落实用地指标800余亩。现有华茂、柏兆记、庆丰、金良友、大森林、针挑香、庆蕊等各类农产品加工主体20余家,形成了生产与加工、农产品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衔接配套的格局。安庆永强食品加工冷链物流项目,首条标准化加工线已投入使用,可日屠宰家禽3万只,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屠宰各类家禽3000万只,加工番鸭预制菜10000吨,将承担安庆市家禽定点屠宰、冰鲜配送业务。产业园同时充分挖掘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建成草莓、桑葚、圣女果、火龙果、水蜜桃采摘等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0家,休闲垂钓渔业示范场10家,农家乐20家。2023年大观现代物流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级第四批物流园区,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9个,家庭农场262个,核心区海口镇10个村(居)获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9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3个。主导产业水稻50亩以上规模化面积5.785万亩(海口镇2.177万亩和部分皖河农场3.608万亩)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6%。目前,产业园内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家,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企业1家。2023年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值20.58亿元,农业总产值8.0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2.6:1。
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力。产业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运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主导产业,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徽科技学院、中国农科院、福建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签订大数据农林科创平台、番鸭配套系选用、鸭病防控技术、水稻育种、智能农机装备研究产学研合作协议5项。建立番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拥有17项专利、5项安徽省地方标准。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产业园内耕地面积7.9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面积6.8万亩,占比86.1%。园区农业科技年均增长率0.5%,土地产出率年均增长0.7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4%。围绕主导产业推广丰两优3305,Y两优17,等优良品种,推广“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全生育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优质白羽番鸭养殖技术等,产业园良种良法覆盖率9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90%以上。2023年获水稻高产示范样板,第一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徽粳糯125获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园区农产品生产、贮藏、运输、消费等环节处于冷藏环境下的农产品总量占农产品总产量约65%。2023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7.3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为92.7%,实施小麦、油菜、水稻等作物统防统治面积40.2507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为70.15%,秸秆综合利用率93.46%。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6%,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5%。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中国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两品一标”、皖美农品等各类品牌农产品100余个,累计“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61个,产量达38915.3吨,占农产品总产量80%。
联农带农机制初步形成。产业园围绕主导产业,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注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300余家,其中获批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2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5家、市级示范25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9家、市级示范19家。园内采用土地入股等股份合作方式带动农户730户,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带动农户60户,采取“土地流转+保底分红”方式带动农户约5500户,以村集体资产量化入股并按股分红的行政村13个,产业园农民入园就业20560人,辐射带动农户收入水平63%。2023年带动就业人数20560人,实现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38.4元,高于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产业园内13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93.7万元,同比增长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