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起,合肥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全市重点领域改革思路,全方位展示合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行动。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如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更好激发创新活力、释放产业动能?会上,市直有关部门突出问题导向,站在全市大局,精心谋划改革举措。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誉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赋予了合肥创新的优势与禀赋。
今年4月,在中安创谷全球路演中心,20项重大科研成果集中亮相,展现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硬实力”。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合肥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何更好发挥科学中心引领作用?
“提升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能级。”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目标导向之下,思路逐渐清晰——
建立六大研究院、大科学装置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协同攻关机制;实施大科学装置赋能产业发展行动,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专业产业园区;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快大科学装置建设,布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沿途下蛋”……
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个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正加速崛起。
科大硅谷,一座汇聚全球力量打造的创新之谷,是安徽、合肥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打造创新单元,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设立海内外创新中心,广泛联络全球各高校院所校友组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提升科大硅谷的创新感召力。
改革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实施国家全创改多主体全链条创新联合体建设任务,编制《科大硅谷生态导则》,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案例。”该负责人说。
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有效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重要“关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缺乏场景应用支持,往往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梗阻”。如何打破?
2022年,合肥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城市场景促进机构——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统筹全市场景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场景创新服务。
合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场景应用创新依然是重要发力点。市发展改革委结合实际,精心谋划改革举措——
设立场景验证基金,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首试首用;组建市场化运营服务公司,加快骆岗公园超级场景建设;聚焦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通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品牌化常态化开展重点科创企业场景赋能行动……
不止是场景。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堵点,合肥构建的“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成功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下一步,这条“路”又如何走?“建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围绕《决定》精神,市科技局进一步理清谋改革的思路。
该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完善精准促进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一对一’专班服务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点高校院所、企业,建立科创产品经理库,以打造爆款产品牵引技术研发、人才汇聚。”
产业链是制造业的筋骨血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增强产业链厚度和韧性,是合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完善产业链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市工信局在谋划改革的过程中,将此作为着力点之一。
“我们谋划编制‘供需、技术、场景’三项清单,明确产业链卡点堵点。建立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围绕龙头提升产业配套率,通过产业链靶向招商实现‘锻长补短’。”该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随着产业链加快升级,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有专家认为,谁掌管了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业,谁就是产业链核心价值的拥有者。
对于合肥而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能级”,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
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聚焦研发设计、软件信息、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法律咨询、会计审计等十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