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滁州经开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加大指导和服务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全区创新优势得到较大提升,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到位”强化组织保障
组织领导到位。强化全区知识产权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组织协调机制,配备2名知识产权专职工作人员,1名兼职人员。
管理制度到位。经开区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制定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形成、保护和利用的综合管理制度。众多科技型企业结合科研立项、产品开发、规模生产、市场开拓等技术创新各个环节及总体经营情况,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政策扶持到位。为建立推进知识产权战略长效机制,出台《鼓励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把突出知识产权奖励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2000万元列入每年年度预算,重点支持知识产权申请、转化、产业化等工作。近年来,共兑现专利奖励3000余万元。
“三强化”推动专利申报
强化专利宣传。采取组织专门培训、开展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利宣传,近年来,共开展各类专利培训20余次,近1200人次参会。
强化专利保护。全力协助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行政执法调查,共查处假冒专利案件3件,扫除创新主体后顾之忧,使专利制度真正发挥激励创新作用。
强化专利申报。在园区专利工作上采取盘活存量和激活增量两手抓的方法,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对基础良好的龙头企业,鼓励提升专利申报质量,引导将工作重心向发明专利转移;对有一定基础的企业,鼓励企业继续加大申报力度,在存量上做文章;对有一定科技含量,但专利处于空白的企业采取重点帮扶,力争实现专利申报零突破。
近年来,经开区把提高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和检验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贯穿全年工作的始终,强化措施落实,保持了专利申请量稳步提升的良好势头,共申请专利7100件,其中发明专利逾2000件。专利授权量3600件,其中发明专利300余件。专利转化率超95%。
“三聚力”增强发展后劲
聚力创新主体建设。以知识产权建设为手段,强化创新主体建设。截至目前,经开区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3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3家;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共108个。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引导企业将自主专利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逐步形成产业技术标准联盟,现有国家标准21项、省级标准3项、行业标准13项;获得省级专利金奖1个、优秀奖4个,省核心专利产业化项目2项。
聚力专利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强专利联络员培训,提高专利联络员素质。现有省级专利联络员58人,市级专利联络员70人,拥有专利工程师13人。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人才5人,省战略性领军人才37人。
聚力专利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融资功能,鼓励支持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质押贷款、拍卖入股等工作,实现专利权质押贷款企业3家、专利7件,实现专利权质押贷款1680万元。重视项目引进,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园区企业和国外科研院所开展知识产权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