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奉贤区 > 文字新闻
中国医师节:走进一生追求“精准”的白衣战士们
发布时间:2024-08-20  来源:东方网  发布开发区:上海星火工业园区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为“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作为生命守护者和健康使者,他们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与期盼,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为生命站岗、为健康守门。今年以来,全区卫生健康系统24个医师(团队)在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上斩获佳绩,11名医师获上海市“医德楷模”“区域名医”等荣誉表彰;全区共组织480余场义诊活动,派出医务人员2834人次,惠及群众3.84万人次;3批次共18名专家赴云南五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7名专家赴青海果洛州达日县开展业务培训及义诊……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可信赖。

  今天,就跟随记者走进荣获“上海市区域名医”“医德楷模”称号的两位白衣战士,他们是同行学习的前辈,区域行业的领军人才,更是老百姓信赖喜爱的好医生。他们的日常工作都与“精准”二字紧密挂钩,一起去聆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

  第五届“上海市区域名医”——“科技尖兵”冯东福

  颅内手术往往都非常危险,尤其是对于一些较小的病灶,常规的微创手术难以保证能准确到达病变部位,想要达到精准取到病灶又不影响功能障碍的效果,在当下的奉贤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早已能做到,“高科技”新型3D打印技术、国际先进的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都是他们的“精准”武器。

  “光看片子有的时候还不一定完全能够精确知道病灶的形状,因为血管不是直的,它是弯曲的或者是包裹的,这些都是在手术前要充分了解,这样安全性才高。”奉贤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冯东福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高科技”:一种新型3D打印技术,能够真实模拟患者大脑内血管的细节。

  冯东福继去年提名“上海好医生”后,今年又在第五届“上海市区域名医”榜上有名。他告诉记者,“精准”存在于他们每段诊疗的细节中。

  在7楼的神经外科,病房里住满了患者。“我们现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介入手术,每个月要收治超过100例神经重症、脑血管疾病及车祸外伤昏迷患者。”冯东福说,在过去,很大一部分重症患者,都只能选择转诊去市区医院治疗。来到奉贤工作以后,冯东福很快便察觉到了属于郊区百姓的就医困境,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诊疗服务,让郊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好,是他一直追求和探索的“课题”。

  “我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诊疗规范,按照我们规范,给老百姓最合适、最符合上海平均医疗质量的服务,那么诊疗规范过以后,病人的治疗效果就会明显上升,老百姓的口碑也会提升;第二点我们通过带教,把所有的医生送到国内一流的神经外科中心去培训学习,医生培训过了以后也开了眼界,医疗水平就会提升,科室氛围也随之改善;再加上医院的支持,我们引进了光磁双导航的神经导航仪,这在上海市内也是比较先进的。那么好的医疗设备的加持,再加上我们好的技术、好的大夫,我觉得本地老百姓是真正的受益了,很多病,他们没有必要再转诊到市区,在这里也能得到很好的疗效。”冯东福说道。

  如今,奉贤留得住他们了。病房里,前天刚刚做完颅内手术的老张已然恢复得不错。老张没想到的是,来奉贤打工多年,能在家门口的医院治好了困扰自己二十年的旧疾。起初,老张的妻子对手术犹豫再三,“之前有一次去云南的医院看,医生说不能修补了,修补过程如果不小心大出血就有生命危险,但是不修补他的状态越来越不好,我也很担心。今年遇到冯医生,他说可以补,刚去手术那会儿我可紧张了,一出手术室我一看他状态心里就平稳了。今年遇到冯医生真是太好了。”老张妻子感谢道。

  还有不少周边城市的重症患者也慕名而来。来自义乌的51岁王先生今年被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当时病情严重只能坐着轮椅来奉求医。通过精准有效的诊疗服务,如今,术后4个月再复诊,王先生已经能自己开车从义乌来到奉贤。“我这个毛病已经影响到我走路、大小便,如果再不治疗,就有可能后半辈子都坐轮椅了。还好来到这里,遇到了冯主任,给我治好了!”

  这几年,冯东福几乎是刷新了奉贤神经外科的“历史”,带出了一支365天全年无休、24小时随时候命的神经重症“快速反应部队”,为脑部创伤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优化救治流程,引进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规范化开展重症营养、亚低温治疗、神经导航、精准微创手术等,大力开展精准微创外科手术,填补多项区域内医疗技术空白。最新发布的“上海市区级医院各学科竞争力”排行榜,奉贤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首次上榜就位列第一,标志着奉贤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个医师节,冯东福想对所有神经外科的医生说:“希望大家第一要坚持,第二要勇于攀登,所有的医疗技术在不断更新,我们要永远不停地学习,第三就是要保持对病人的关爱之心,真正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上海市第三届“医德楷模”:“B超神探”姚巧兰

  而在基层社区,说到“精准”总少不了一位颇具人气的社区B超医生。诸多患者远从市区赶来,就为了让她检查一下。她就是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B超神探”姚巧兰。今年已是66岁的姚巧兰说,“精准”是她毕生的追求。工作日的中午,B超室最里面的一间B超间还在工作,正是姚巧兰在忙碌。她目不转睛盯着屏幕,当听到她说没事的时候,患者顷刻松了口气。

  这已然成为这间B超室的日常。从B超技术刚引进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现在带领创建专业的B超团队,在B超岗位钻研30年,姚巧兰通过一双巧手、一个探头与一块屏幕,确诊了各类癌症患者2000余名,更检出500余名早期癌症患者,为早诊早治提供了宝贵时机。她的B超诊断技术受到肿瘤医院的认可,百姓的信任,因此在业内获得“火眼金睛B超神探”的美誉。过去,社区没有太多影像检查设备,老百姓想在社区做检查只能通过B超。每当期盼的眼神落在身为B超医生的姚巧兰身上时,她总会觉得有沉甸甸的责任感。

  她笑着说:“我这好多病人都是,床上下来就问姚医生怎么说,如果说回家随访,他们就说心都定了,如果说要到黄浦江的对面去,那他们也明白了。我们远郊的老人很多东西听不懂,所以我们社区的B超工作其实非常繁复,不仅要做好B超,还要和他们解释,还要给他们安慰,如果做出来不太好,为了不让病人乱跑医院,我会给出建议告诉他们去什么医院治疗。”

  在工作中,姚巧兰还养成了一个习惯,诊断出有问题时,要“盯”着患者去进一步检查、看病,并在后续治疗中告知自己具体情况。让每一个患者落实治疗,她才放心。一次,陈女士来做常规检查时,姚巧兰发现了她的胰腺上有一个约1.5厘米的阴影,当下便提醒她去做个全面检查。起初陈女士没有任何身体不适,就一直没有太在意,直到姚巧兰反复致电“催促”,她才去做了全面检查,结果竟是胰腺肿瘤,“当时一查出来非常不好,立马就去动了手术,那个时候也就长到了2.5厘米,还好发现的早,没有耽误治疗。现在已经2年多了,你看现在我的精气神也特别好。”陈女士感慨道,要不是当时姚巧兰三番五次“盯着”她去做检查,她可能就真的忽视了,后果更是不敢想象。“我觉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这样的一位好医生,是老百姓的福报,现在我们一家人都很信任姚医生。”

  “只要我做一天,我就要学习一天。”姚巧兰说。能成为“B超神探”,这并不只是时间的积累,更是因为她年复一年的学习和进步。上世纪90年代初,身为内科医生的姚巧兰转岗去了新建的B超室,偶然的机会中,她以勤奋好学打动了时任超声科主任、我国著名B超专家朱世亮,获得了肿瘤医院名正言顺的进修机会。自那时起,近30年的时间,她风雨无阻,每周去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如今午休的时候,她还时常会拿出手机看看网课,学习最新的知识,就是希望老百姓在家门口的社区就能完成一些基础精准的检查。

  即使再忙,姚巧兰还是每天放出很多号给病患,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不够的。在成立“姚巧兰名医师工作室”后,她开始带教学生,提高科室团队的超声诊断能力,如今,全区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B超室都有她带教的学生。

  这个医师节,姚巧兰想对所有社区的B超医生说:“做B超是辛苦的,责任也很大。但是为了老百姓的生命,为了老百姓的健康,希望年轻的医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操作方面更是要检查足够仔细、全面,一旦缺少一个角度,就有可能会漏掉一个东西。”

上一条:大渡口镇:全力打造鳜鱼产业化养殖体系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