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发布《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生产性服务业12条”),提出将努力形成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数实融合高地、产业创新高地、商务服务高地、产融互促高地、智慧物流高地的“一区五高地”发展格局。聚焦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北京经开区将如何持续释放政策效应?企业又将迎来哪些政策发展新机遇?
“此次出台的新政策,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其中多项惠企举措与我们公司适配性很高。”中冶京诚党委宣传部部长王伟表示,“生产性服务业12条”提出的开放全域场景、提升平台能级等措施,对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有极大助力。
“生产性服务业12条”指出,北京经开区将打造产业创新高地。着眼于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资源的高效统筹和力量组织,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工程技术、检验检测、CRO、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节能与环保服务、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业,吸引全球科研机构和研发资源集聚,建设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区,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达600亿元。
作为入驻经开区近20年的企业,中冶京诚是我国最早从事冶金工程咨询、设计、工程承包业务的国家级大型科技型企业。牢牢矗立于国家钢铁工业建设的前沿领域,中冶京诚拥有世界首套φ1000mm圆坯连铸机、世界最大厚度(460mm)直弧型板坯连铸机、世界首创转炉烟气隔爆型中低温余热回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专业产品。“结合新政策,中冶京诚将探索助力行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径,把自身优势与经开区属地优势因地制宜地结合起来,促进京诚的领先技术、品牌优势与经开区产业结构双向融合,为加速建设具有亦庄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和经济结构不断贡献力量。”王伟表示。
根据“生产性服务业12条”,经开区将开放全域场景,制定并定期发布龙头企业和政府采购应用场景建设需求清单,支持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面向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征集科技创新成果。一个多月前,聚焦建设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北京亦庄发布首批北京·亦庄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涵盖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汽车座舱、人形机器人、新零售、政务服务、工业设计、药物研发、节能减碳、新闻传媒十大领域,致力于形成一批开创引领、可复制推广的“亦庄方案”。
“生产性服务业12条”明确,经开区将提升平台能级,支持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围绕亦庄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专业化“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协同加工、共享制造、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全流程专业服务。
为打造高能级服务平台,赋能企业科技攻“尖”,北京经开区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孵化器育苗”的发展模式,培育了5家国家级孵化器、13家市级孵化器、3家区级孵化器,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链条;培育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5个,北京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3家,打造优质中小微企业发展沃土。
其中,亦庄新城创新孵化载体(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创中心,深耕新能源汽车产业前瞻技术领域,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通新能源汽车产业传统孵化模式堵点,打造了创新拉力赛、科创孵化营、验证测试与认证服务平台、技术成果转化创投基金、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平台五大孵化加速业务模式,全方位赋能科创项目产业孵化;阿斯利康支持建设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平台——北京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重点聚焦器械、诊断和数字化技术赛道,为相关领域的海内外创新企业提供覆盖项目落地、创新孵化、商业加速及扩大规模的一站式服务。“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索真医学肿瘤精准治疗及智能数据服务检测平台,可为客户提供肿瘤个体化诊疗、遗传病基因检测、药物代谢基因检测和大众健康基因检测等服务。
高能级创新平台汇聚、激发、释放着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催化添足动力。根据不久前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由北京经开区个人和单位支持完成的涉集成电路、商业航天、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多项成果,荣获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聚焦2023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北京经开区企业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颅内动脉瘤手术辅助系统”、北京东方百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长效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JY09的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北京普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纳米孔基因测序”荣登先导技术榜——生物医药领域;中冶京诚的“460mm直弧型特厚板连铸技术”荣登先导技术榜——先进材料领域、“转炉一键炼钢技术”荣登先导技术榜——绿色低碳领域;北京国科天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登新锐企业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