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阳而言,书院不仅是古昔文脉的建筑载体,更是东阳“教育之乡”美誉的根源所在。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6日,在立秋的前一天早晨,10名被清华、北大、浙大等高等学府录取的东阳中学优秀毕业生,在校团委副书记楼陆航的组织带领下,与市级老领导卢启源共赴东岘文化苑岘峰书院,开展研学活动,同访文化根源。
毅攀登,云程发轫闻书香
岘峰书院位于东岘峰宝轮寺东侧,为梁宋故物,饱受战火焚毁。从山脚启程抵达书院,需经1819级台阶,约半小时的脚程。
待学子们一鼓作气到达终点时,才惊喜发现眼前之景并没有预想中那般荒废无常。经修缮后的书院,白墙黛瓦,与山间茂林相合,尽显清幽古意,门楣之上,挂着由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东阳乡贤严济慈题写的“岘峰书院”匾额。
牵头修复这座书院的是已经75岁的卢启源,他在此等候多时。学子们进入岘峰书院屋内,聆听卢启源和卢宅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卢天放讲述东岘文化。
作为雅溪卢氏诗礼传家的源头,岘峰书院多有求学典故流传于世,这些故事令学子们深感共鸣,对东阳的三乡文化以及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子们轮番畅谈感悟:“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出游,更是观今鉴古的旅程。在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涯中,我会效仿诸位前辈的求学精神,在求学的道路上持之以恒,行稳致远。”
礼圣贤,扬帆致远护传承
待茶话会接近尾声时,卢启源起身示范了拱手礼的正确手势:“在行拱手礼时,男的右手抱拳在内,左手握在外;女的左手抱拳在内,右手握于外。”随后,学子们来到东峰精舍的孔子铜像前拱手而立,随着卢启源的琅琅誓言躬身礼拜:“一拜为天地立心,二拜为生民立命,三拜为往圣继绝学,四拜为万世开太平。”
“自古以来,东阳凡有学业有成、科考及第者,都会到黉门广场的夫子庙礼拜孔子,如今,这一传统已然荒废。”卢启源深感遗憾,但在此刻,学子们在这座修缮一新的书院内重拾虔诚,携一身浩然少年气在孔子像前修身立德,让他颇为欣慰。
“这是东阳古书院内现存的唯一一座孔子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礼拜。”卢启源指向院内的大树,学子们的吉运红签挂满了树枝,随风飘荡。待礼毕后,卢启源按照往年颁奖助学的惯例,为学子们颁发“金榜题名”笔。这是首次在东阳古书院内以及圣贤像前进行此项活动,祝贺学子学业有成的同时,也令学子们深受书院文化熏陶,在这片儒学圣地中扬帆起航,开启人生新征程。
游旧地,踵事增华贺新章
“从前的书院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和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何异同?”在下山前参观东岘文化苑修建工程的过程中,学子们沿着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书院文脉展开了跨时空的对话。答案却收拢在卢启源的叹息之中:“东阳‘教育之乡’这一名衔并非凭空而来,其根源所在就是古代的书院文化,当下书院衰微已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唯有加强书院资源建设,赓续书院文脉,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重现人前,滋养人心。”经历了书院修缮工作以及本次颁奖助学活动后,卢启源对书院的前景充满信心:“书院的精神早已浓缩在教育之乡的传承之中,东阳迭代辈出的少年俊彦,又何尝不是书院文脉的一种延续方式。”
本次意义深远的研学活动,令学子们产生了历史的责任感,对书院文化升起崇高敬意:“文脉修复过后便是传承,而守护传承是每一代人的使命。”卢启源说,前人栽树,后人不能光顾乘荫享福,唯有悉心照料呵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