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草根,深耕“智造”。以质取胜,勇闯“全球”。江苏刚正薄板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首创镀镁铝锌新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进入欧盟和泰国市场,免征关税,在全国唯一;作为中国精制棉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南通瑶华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端精制棉,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0%……
近年来,如东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勇立潮头、大胆创新、苦练内功,在各自细分领域练就“独门绝技”,队伍不断扩大、加速成长。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家。他们通过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用“硬核”产品,创新技术征服客户,以全球布局开辟新增长曲线,为如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点火器”元件,原材料之一的精制棉,就是由位于我县的南通瑶华纤维有限公司生产。
40多年的创新与“匠心”,让瑶华从一家不起眼的乡镇企业成长为中国精制棉国家标准起草单位。瑶华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持续升级生产设备和技术,通过创新产品结构推动精制棉生产工艺和品质提升,打造精制棉行业的强大供应链,尖端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0%。
精制棉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建筑、军工、钻井等行业,其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整体性能。“棉短绒是生产精制棉的原料,其杂质多、纤维一致性差,且原料品质不稳定、蒸漂过程降解剧烈,同一规格的产品聚合度波动范围较大,而往往客户要求产品聚合度的误差值必须控制在100厘泊以内。” 公司董事长鲍爱明说,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反复进行品质测试,多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有效提高了精制棉纤维素的稳定性、柔韧性,工艺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屡屡夺得先机,产品远销韩国、泰国、意大利、德国、丹麦等国家。
要铸造被国内国际市场认可的高品质,背后离不开一次次锤炼,与坚守创新、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如东“小巨人”深谙此道。
走进毕普帕罗洛江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生产线正争分夺秒“抢进度”,订单任务已排到年底。“别看我们现在的生产线上‘热辣滚烫’,就在2个月前我们还在为订单发愁,一度陷入危机中。”那企业的订单如何实现逆势攀升的?公司总经理舒雪艳给出了答案:用技术和品质抢下订单。
一个个看似普通的阀门,但一开一合间却有很多“门道”,尤其是这种装载液体化工产品及食品的罐式集装箱内的阀件,对密封性、耐腐蚀性、抗磨损性、精密度等要求很高。为此,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严格按照甚至高于国际国内标准进行生产,严把原材料入厂、成品出厂检验关,阀件100%测试,确保其品质及性能。除了生产通用的阀件外,不断推陈出新,量身定制各类阀件。从研发设计到生产,没有可借鉴的先例,一切只能自主设计研发,有时要经历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实验攻关,才能完全达到客户的要求。
在同行忙于价格竞争时,毕普在初创时就树立了“品质铸就品牌”的意识。企业精于一个“专”字,在工业阀门及配套配件行业不断深耕,多维度科技创新,突破产品一项项技术瓶颈,将冷冰冰的阀门配件制作成形象精美、功能俱佳的艺术品。接下来,企业将继续用高品质的产品开拓东南亚、俄罗斯市场,提升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力争成为全球最优秀的物流行业的阀件供应商。
从原材料选择,到生产过程的精益求精,再到成品出厂终检,如东“小巨人”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日前,在江苏刚正薄板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的船坞码头,一艘装载镀镁铝锌产品的船舶,正在接受公司质检部门的最终装载验收。一批批货物将从这里出发,经上海港启航“漂洋过海”运往泰国。
从2004年迈进彩钢板这个领域开始,20年来,刚正科技只专注做一件事——致力于涂镀板材的研发、生产,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做精做强。为了成功研发新一代产品,公司董事长刘允华亲自带队研发,几乎每天泡在实验室和生产一线,与技术人员、工人师傅一起分析、研究寻找突破口。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断优化工艺,攻克配方难题。经过3年攻关,成功研发镀镁铝锌新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外强耐腐镀层领域的空白,产品进入欧盟和泰国市场,免征关税,在全国唯一。破解了“卡脖子”技术,刚正科技一跃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彩钢板第一代技术镀锌,波兰人发明;第二代技术镀铝锌,日本人发明;第三代技术镀镁铝锌,中国人发明,我们刚正科技发明。”刘允华自豪地说,“我们生产的镀镁铝锌产品,其独特耐腐性能是同镀层产品的20倍,使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技术。”这一核心新产品的问世,也为企业迎来新的商机。国内外客户纷纷慕名而来,产品已广泛运用于机场、化工、畜牧业等重大工程项目,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企业生产销售逆势增长,订单量同比去年增加30%。
创新能力是专精特新企业在发展浪潮中保持竞争力的“杀手锏”。江苏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凭借5G高频高速覆铜板项目,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企业在老厂区附近建设新厂房,研发生产5G高频高速覆铜板,并添置了两条目前同行业最先进的生产线。“一张和普通A4纸厚度相仿的5G高频高速覆铜板,还要和传统覆铜板的功能、力学性能一致,这里面就有不少的‘科技与狠活’。”公司技术负责人夏克强说,他们在研究5G高频高速覆铜板时,国内、国外可以参考的经验并不充足,技术团队勇敢走出去,与苏州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院所携手合作,设立高频电子材料研发基地,在产线上取得了突破。
深耕产品创新,加上“智”造升级,诺德新材料大大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2023年,公司5G高频高速覆铜板项目正式投产,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真正实现了国产化。自从解锁了该项目的“生产密码”,企业产值年年有新突破,今年产值有望达6亿元,ZTE中兴通讯、华为、韩国三星、美国特斯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是企业的终端客户。
像刚正薄板、诺德新材料这样聚焦主业、专注创新的专精特新企业,如东还有很多,主要涵盖化纤新材料、新能源、安全防护、智能通讯及电网装备、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他们凭借技术优势迅速占领全球市场,订单纷至沓来。
应对全球供应链变化,在苦练内功的同时,一批如东专精特新企业正卯足劲,加快实现技术革新,智慧化转型再突破,在全球布局中拓展新空间,推动新发展,全球“朋友圈”持续扩大。
江东科技有限公司的光纤全流程制造车间中控室是企业的“智慧大脑”。一块动态大屏上,实时生产影像多角度可视,各环节生产情况以数字、二维图形式被收集汇总于此,串联成一张动态的“生产地图”。
光纤质量决定着光缆的质量,每一根光纤出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为了防止光纤拉丝过程中出现断纤,之前,生产人员需逐层逐线进行检查,光是走楼梯就得10多公里,人工点检不仅耗时耗力,且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追溯性。”公司设备总监朱刘盅介绍,自2021年,江东科技打造“5G+智慧光纤工厂”以来,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已覆盖整条生产线,智能巡检替代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工人可以实时预警监测预制棒的标值,点检率上升约50%,断纤率下降约20%,漏检率大幅降低。
江东科技生产工艺的改进让产品更具优势,智慧化生产则打通了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壁垒,让生产流程高效运转,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发展的高速度。公司生产的光纤70%内销,其余销往欧洲和东南亚市场。
企业智慧化生产除了引进智能设备,还体现在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管理理念升级。“如果把伊贝比作一个人的话,她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善用大脑去积极地思考和创新。”江苏伊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明说,他们专注于高端牛仔马靴、牛仔工装靴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产品以质优、形美、技术含量高而畅销国内外市场,产品出口率约90%,马靴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
深耕鞋靴领域的“智慧”之路伊贝从未停止。“目前市场上不少鞋业在鞋底与鞋面拼接的过程中用胶水粘合,成本低、工艺简单。我们采用世界顶级鞋履的独特制作工艺固特异工艺,用线缝合替代胶水粘合,鞋靴坚固舒适耐穿。”徐明拿起一双马靴介绍,传统的固特异工艺费时费力,他们发挥与南通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产学研的优势,优化生产工艺,将手工生产线改成机械操作,品质保证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
“外部环境越是严峻,自我改变越是重要。”去年以来,伊贝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稳住海外订单的同时,开始布局国内市场,尝试“两条腿走路”,拥抱新机遇。“依托现有的技术、科研优势,我们正在研发适合国人穿的大黄靴及工装系列的休闲鞋。”徐明透露,目前,企业已经注册了自己的鞋靴品牌,配备了专业的电商团队,通过阿里巴巴、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对外销售。
勇闯全球,创新不止。如东“小巨人”企业正扛起“智造”大旗,一路披荆斩棘。他们,正大步迈开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通过更优的产品、更新的技术,向世界发出呐喊,尽显“如东智造”实力,塑造“新”动能,打造如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近年来,如东围绕重点产业链,精准施策,鼓励“小巨人”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同时,放大财政支持效应,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搭建普惠金融对接平台,畅通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强化服务引导,当好企业“领路人”,为“小巨人”练好“内功”勇闯“全球”提供人力、财力、智力支持,也为推动如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如东“小巨人”技术新、冲劲足,底子经过淬炼,在新赛道、新市场里为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成为当地“香饽饽”、行业的“领跑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跑得快,才能分到更大“蛋糕”。
“小巨人”要想跑得快,创新是关键。笔者采访的几家企业,在行业订单骤减,同行竞争很卷的大环境下,他们能抓住市场上有限的订单,年销售额逐年攀升。问及其中的秘诀,企业负责人的回答都大致相同:靠创新,而且是不断地创新。市场份额就这么大,要想分得更多、更大“蛋糕”,只有坚持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苦练内功、加强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攥在手中,以诸多“争第一、创唯一”的新成果,让同行无法取代,客户非你不可,订单自然来。
“小巨人”要想跑得快,人才是支撑。企业需梳理紧缺人才类型,推动校企合作,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高水平创新团队,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人才、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沉下去、留下来、干得好”,从长远角度解决企业人才不足问题,这样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壮、塔尖更高。
“小巨人”要想跑得快,政策是利器。“小巨人”成长要有好的“土壤”,政府相关部门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尊重规律“育苗子”,强化引导服务。同时,以源源不断的政策“工具箱”,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到完善普惠性政策支持、加快企业智改数转、开展专项诊断服务,全局部署、靶向发力,助力“小巨人”跑得快、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