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周二上午。
秦栋,大碶街道周隘陈村人,村党总支支委,漕底人家片区网格长,红色大管家。
村民门前屋后是不是有垃圾堆放,河道旁是不是有大件建筑物丢弃,门禁道闸前是不是有车辆随意停放……秦栋绕着村庄走着,边走边细细查看,随手清理残余垃圾,拍照记录安全隐患,进行着今日份“寻村”。“小秦,又来啦!”骑车路过的村民、门前纳凉的村民,看见秦栋都会热情地打招呼。“阿婆今天身体怎么样?”路过年纪大的村民家,秦栋总会进去瞧瞧,与老人聊上几句,再查看一下家中安装的报警按钮是否连接正常,一切都妥当才放心离开。
炎炎夏日,一趟“寻村”结束,秦栋的衣衫已经被汗水浸湿。
回到村里后,来不及休息,秦栋坐在电脑前,及时把“寻村”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上传到周隘陈的“智慧大脑”——“红邻帮”数字治理平台,再点开平台上的一个个版块,查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对接到相应网格,有没有新消息出现……“线上+线下”都兼顾,这还仅是秦栋一上午的工作。
“刚来的时候,要拿着纸笔,把每天要做的工作一件件写下来,看看怎么有顺序地去完成,现在,这些事情就完全刻在脑子里了,每天按流程去完成。”看似按部就班的流程化工作,确是他日积月累的精细服务,把村庄建设和村民生活始终放在心尖尖上。
乡村治理是一项长远、基础的工作,过程中离不开党建引领下,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020年,周隘陈村创新村中党建模式,进一步提高村庄服务水平,由党员担任联户“管家”,组建起5支“红色管家”服务队伍,财务管家队、工程服务队、环境管理队、安全管理队、困难服务管理队的“管家们”拿出看家本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向村民提供政策咨询、矛盾调解、困难帮扶等服务,并协助村里做好环境整治提升、夜间平安巡逻、安全隐患排查等治理工作,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红色管家服务制度,完整的体系架构让5支队伍的运作更加合理有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星级服务。
秦栋是其中一员,也是这5支“红色管家”服务队伍的“大管家”,负责智慧系统的整体运行和日常治理工作中的统筹调配,平日里,秦栋和“管家们”一道,通过“大脚板”走深走实,主动排摸各类情况,借助“大数据”精准研判,主动靠前介入服务,双管齐下、缺一不可,周隘陈村的治理成效和服务水平大大提升。
陈争鸣,大碶街道周隘陈村人,老年协会理事,碶上人家片区网格长,红色管家。
周隘陈村有按需组建而成的“管家”队伍,也有形成“最小治理单元”的网格队伍。周隘陈村在全村范围内划分3个基础网格、12个微网格,有网格长56名,平均年龄近60岁,由党员、村民等共同组成,陈争鸣是其中碶上人家片区的网格长。
“陈阿姐,又来看俞家两兄弟啦!”“每天望一望,我放心。”只要有时间,陈争鸣就会来到相隔不远的邻居“俞家”,看望相依为命的俞家双胞胎兄弟,今天也不例外。
俞家两兄弟存在智力障碍,是村里重点关注的低保户家庭,平日里,村民们都关心包容着两兄弟。陈争鸣加入网格队伍后,主动与俞家兄弟结对,上门送饭、打扫房间、提醒服药,还鼓励兄弟俩与人交流,参与村里的活动,“去医院帮他们配药,有几次号排到了,发现科室错了,再跑去挂号配药,多去几次就懂了。”陈争鸣说,一周两次去医院配药,往往需要花费一上午的时间,但她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多年来,给予了两兄弟家人般的温暖,在她的照顾下,两兄弟的病情也逐渐稳定,一定程度上能照顾自己,能按时吃饭、吃药,也能正常与他人交流。
今年2月的一个深夜,弟弟小俞突发疾病,哥哥当时能想到的只有陈争鸣,一个电话打过去,“阿姐,我弟弟脸色不对,怎么办?”陈争鸣接完电话,立即来到兄弟俩家中,陪着弟弟去医院挂急诊,当得知需要住院治疗,又赶紧跑去办手续,一直忙到凌晨,“阿姐,又麻烦你了。”“没事没事,人没事就好。”小俞住院期间,陈争鸣也天天来看望,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一直到小俞出院回家。
“不为别的,这是我担任网格员的责任也是一份善心始然,付出多,收获的开心也多。”今年68岁的陈争鸣,她可以是站在台上舞着袖子,唱着越剧的文艺积极分子,可以是会用电脑、手机用得很流畅的不服老“潮”人,也可以是一帮就是8年时间,耐心解决村民诉求的志愿积极分子。陈争鸣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榜样,“我相信我不会是个例。”陈争鸣笑着说。
“我们都要向陈阿姐学习!”不少网格员在听了陈争鸣的故事后,更加坚定了服务之心,从行动上也注入了十足的热情和动力。
在周隘陈村,领导班子、“红色管家”队伍、网格队伍、志愿者队伍共同组成了村里最坚实的精锐部队,他们很忙碌,遇到大事小事都要去做;他们也很快乐,当看到村庄的变化和村民的和乐,“小陈”面积不大,但“小陈”装着满满的爱,在“小陈”生活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