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一直是丹阳外贸出口第一、二市场。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出口美欧市场占比达40.43%。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新趋势下,丹阳外贸亟需从‘新动能’中寻求‘新增长’。”镇江海关驻丹阳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美欧加速产业链重构,在此背景下我市部分外贸产业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向东盟、印度、墨西哥等新兴经济市场转移……当前,丹阳外贸亟需从“新动能”中寻求“新增长”,坚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市之要,突出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提升丹阳在全球产业版图中的位势和能级。
近年来贸易安全开始逐步取代效率,美欧以实施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构建“中国+1”的产业链体系,摆脱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过度依赖,虽然美欧产业链重构进展并不快,但对丹阳外贸、投资结构都已造成深刻的影响。
首先,我市对美欧外贸出口份额下降。虽然美欧产业链去全球化似乎对丹阳外贸总体出口影响不大,2023年我市出口总额35.48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2.67%,数据显示仍然稳定,但产业链长度明显延长。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丹阳外贸企业和美欧客户之间增加了中间企业,不少东盟、南美国家变成了我市与美欧贸易的“中间商”,间接贸易明显增多。从贸易出口份额上看,我市对美欧出口的商品份额从2019年的46.55%下降至2023年40.43%,四年时间下降6.12个百分点,而下降份额由东盟、南美、俄罗斯、非洲等填补。
其次,我市外贸产品对美欧出口下滑。从产品纬度看,2019至2023年,我市部分重点外贸产品出口美国份额普遍下滑且变化剧烈,如氯乙烯聚合物制的铺地制品下降36%,合金钢锻造条杆下降40%、化纤制女式大衣下降45%、车辆用铝合金制车轮下降60%、钢制工作部件的圆锯片下降30%。从承接地看,东盟在继续承接我市轻纺织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开始承接铺地制品、圆锯片、机械器具产业链。
第三,我市制造业企业转移生产目的地。我市诸多制造业企业将境外投资作为躲避美欧关税、转移生产的首选措施。截至2023年,我市在境外26个国家投资项目达95个,涉及汽车零部件、眼镜及视光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五金工具及金属加工、大家居、大健康7大产业链,其中生产性项目35个,尤其在RCEP东盟成员国投资31个项目。
我市外贸产品出口美欧市场占比超四成,近年来,尽管市场份额有所降低,但美欧始终保持为我市汽外贸产品第一、二大出口市场。2017年,我国对美欧出口外贸产品11.20亿美元,占同期丹阳市外贸产品出口的47.06%,达到高值。但2018年以来,美欧在我市外贸产品出口中份额逐年降低,2023年我市对美欧出口外贸产品13.14亿美元,占40.43%,较2017年降低6.63个百分点,但仍是绝对重要市场。
美欧市场在我市外贸出口份额走低的同时,南美洲占比有所提高。近年来,尽管受中美贸易摩擦、疫情等影响,我市外贸出口整体有所波动,但对南美洲出口始终保持增长,去年我国对南美洲出口产品3.4亿美元,增长8.9%,较平均增速快17.9个百分点,南美洲在丹阳市出口市场份额已达到10.47%,较2017年提升了3.37个百分点。
目前美国仍对约3600亿美元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涉及我市外贸进出口的影响主要是塑料地板、眼镜和服装、合金钢、汽车车轮、残疾车等几大类商品,涉及金额占对美出口总额的比例近60%。此外,加征关税清单共殃及我市外贸出口企业400余家,约占到丹阳市有实绩外贸出口总量企业的四成,殃及重点行业主要有大家居、眼镜及视光学、五金工具、汽车零配件等。
虽然美欧产业链重构对我市外贸发展造成一定挑战,但丹阳也具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我市拥有五金工具及金属加工、眼镜及视光学、汽车零部件、大家居、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多门类产业链体系,能够实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服务,对美欧外贸市场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性。
“因此我市在应对‘围堵’和‘排挤’,减少产业链‘去中国化’的不利影响,还是有很大回旋余地和政策空间的,这里面关键是做好丹阳产业的发展。”相关负责人建议我市大力发展制造业中间品贸易,支撑外贸持续高速发展。
其次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全球产业竞争新优势。当前我市贸易市场日趋多元,一般贸易出口占比约96%,仍在持续提升,眼镜树脂镜片、高合金工模具钢等产业已由以往的“跟随发展”模式向“领跑创新”模式转变,正逐步形成全球市场竞争新优势。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产业技术自主率有显著提升,初步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接近50%。接下来,我市要抓住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契机,大力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兴产业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丹阳市在外贸价值链中的地位。
与此同时,我市还要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丹阳市认定的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有65家,这让我市“专精特新”企业部分产品技术在行业内相对领先,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投入市场,出口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全市上下要强化产业链支持,通过全市重点产业集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良好的产业链支撑体系,为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合作牵线搭桥,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挥优势,更好开拓国际市场。”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各级各部门要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共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支撑丹阳外贸重塑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