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连日来,温州高温红色预警频频。随着高温持续“上强度”,鹿城田间地头的工作热度也逐渐攀升——一群植保作业飞手在其间忙碌不停,他们通过让农药肥料坐上“飞的”,为种植大户追肥打药送上“凉”策,助力水稻稳产丰收。
下午3点半,在藤桥镇雅漾村的农田内,藤桥农事服务中心的植保作业飞手李鑫正跟同事一起调配药剂。随后,他们还需利用身侧的抽水泵将药剂灌入植保无人机内,这样,“飞防”的前期准备工作才算告一段落。一旁用于给抽水泵供电的发电机隆隆作响,不断散发着热气,不过十来分钟,李鑫身上的短袖就被汗水打湿了一半。
“一个夏天下来,整个人都黑了两个度。”李鑫告诉记者,眼下正是“晚稻”撒底肥、追肥、除草的高峰期,农户的需求量比较大,每日夜间3点,他们便已扛着无人机下田,工作到10点左右回单位“躲会太阳”,等到下午3点30分左右再出来继续为水稻追肥打药。“除了防晒帽、防暑药品和饮用水等防暑用品外,现场还有两名飞手交替作业,确保准时准点安全地完成‘飞防’工作,为农户节省时间和精力。”李鑫说。
说话间,李鑫便已通过手机设定好植保无人机的飞行参数。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无人机开始缓缓地上升,沿着既定路线实施“飞防”作业。“高温天气对无人机的耐高温性能也提出了挑战。”李鑫跟记者介绍,“像我们现在在用的这台植保无人机,它的桨叶就已经升级为耐高温的高性能桨叶,在高温天气下的载重量从70斤提升到了100斤左右。”
“以撒肥料为例,人工一天可能最多撒完10亩,如今有了‘防晒版’的植保无人机,一天200亩地不在话下,工作效率翻了20倍有余。”一旁正在指导“飞防”作业的藤桥农事服务中心经理沈晓朝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村民自己开展防治,一亩地成本在15元以上;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后,平均每亩成本也就10元左右,而且雾液喷洒更为均匀,效率更高。
如今,选择使用植保无人机的农户越来越多。藤桥农事服务中心内的这支植保无人机小队,在4名常备队员的基础上,还培养了4名储备飞手,以备不时之需。“现在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看到了机械化的优势,我们的订单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仅这半个月,就已为3000余亩稻田提供无人机追肥打药服务,未来3天也是订单满满,农户基本都要提前三四天来预约‘飞防’服务。”沈晓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