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第一天就成交了好几把,网络真是让我这个老年人大开眼界。”今年61岁的马夕妹笑着说,做了40多年的紫砂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做起“主播”。架着一台手机,边做壶边讲解,一年来,马夕妹积累了1万多粉丝。
小到二十出头,大到六七十岁,如今,宜兴丁蜀镇紫砂电商从业者众,产业快速崛起,今年上半年,该镇紫砂产品线上销售额达45亿元。如何呵护这一新业态健康可持续发展?丁蜀镇在紫砂产业做大做强、富民利民、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5月,主打紫砂电商的木石陶文化数字产业园一期试运营,发力培育百亿级文化产业园。而在线下,通过一个个中国特色的陶文化场景的呈现,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近三年,紫砂电商的发展可以用井喷式发展来概括。据统计,2023年,抖音日平均紫砂直播商家约1500家。截至今年2月,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各电商平台注册商家超万家,注册地在丁蜀的约90%,全年订单量超3500万单。
2021年2月,沈瑜婷注册了“@珽珽紫砂”,在不到20平方米的直播间里开启了第一场直播。如今,珽珽茶器直播间已积累79万粉丝,合作传统手艺人超过500名,产品覆盖从入门到进阶到高玩,成为紫砂直播行业的头部企业。不仅是紫砂,2022年起,沈瑜婷开始尝试与银壶主播、瓷器主播等进行跨区域联动直播,不断拓展品类。
值得关注的是,紫砂电商产业发展正逐渐往头部商家集中。去年,前100家商户带动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5万人,带动生产、包装、物流等配套行业人员超过5万人。
紫砂电商从业者中85%为年轻人,并吸引外地人群纷纷前来创业。因为对紫砂感兴趣,2012年,山东烟台人赵俊波来到宜兴学做紫砂壶。因为有着工业设计的学科积累,赵俊波不仅快速上手,还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说到直播,赵俊波还是个“小白”,进驻微信视频号仅2个月。赵俊波介绍,目前,视频号已有1000多粉丝,不少下单客户在直播间“蹲守”半个多月,看着壶做出来,还有不少粉丝会告知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不可否认,随着紫砂电商的快速发展,问题也暴露出不少。如何避免以次充好、互相诋毁?如何更好地为新业态创业者提供服务?正本清源,保护紫砂文化,实现紫砂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紫砂艺人们的一致呼声。
去年,丁蜀镇收购了2万平方米的低效用地,建设木石陶文化数字产业园一期,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与有着电商运营经验的第三方合作,实现政府背书,打造集矿源、交易、营销、检验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今年5月,产业园一期开始试运营。步入园区大厅,数字大屏上实时跳动着电商商家的数据。“开店、做流量、后期维护等,我们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让‘小白’少走弯路。”产业园总经理贺海洋介绍。
缘壶堂是园区最早一批入驻的商家。直播近4年,企业积累了不少客户,目前,仅直播和销售团队就有60人,虽然已是百万级别店铺,但运营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来到园区,不仅能享受到相关扶持政策,还能得到24小时平台对接服务、金融、物流等多方面支持。目前,园区设立商家公共服务中心、供应链展示中心、共享直播间、云仓及物流中心等功能区域。
“通过头部集聚、特色培育,计划在两年内打造百亿级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全国标杆。”丁蜀镇副镇长胥铮逸介绍,园区二期项目已启动建设,三期正在规划中,将配套建设人才公寓等,成为紫砂电商创业聚集地。
为加强行业监管,丁蜀镇联合宜兴市委宣传部、宜兴市公安局等部门成立了紫砂直播生态联合会,重点打击紫砂直播不规范行为,今年已约谈了30批次。
销售转移线上,但线下庞大的产业基础依然不能“荒废”。紧紧扣住体验式、沉浸式消费场景,眼下,丁蜀镇正在钻研多元化场景搭建,通过年轻化、国际化的方式,实现文化传播,演绎“一把壶”的前世今生。
古街、古窑、老厂房,围绕陶土开采和紫砂器制作展开的日常生活,构成了丁蜀独特的人文景观。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寻求陶瓷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是丁蜀城市与产业更新的重要目标。木石陶文化数字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与蜀山古南街、东坡书院等景区实现无缝衔接。再往南,陶二厂建设接近尾声,将于10月正式投用,在向千年制陶史致敬的同时,将作为文化创意集散地重点打造。黄龙山陶土矿地质公园即将竣工投用,游客中心、矿源展示馆、名人艺术馆、林上树屋等载体建设基本完成。一条连接“蜀山、台山、黄龙山、青龙山、团山”的陶文化主轴线正加快打通,串起了从矿源到紫砂生产、生活、销售各个环节。
“把‘陶式生活’作为靓丽名片,更高水平筑牢人文经济学实践坚强支撑。”丁蜀镇镇长伍震球表示。接下来,丁蜀将加快完善陶文化主题游径,筹备线下游客服务中心,深化线上导游小程序、线下游览导视系统设计开发,依托文旅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游客陶文化体验,线下也持续“涨粉”。同时,深化全域旅游工程内涵价值,充分发挥文旅“软实力”集聚人气,助推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土地资源价值释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兴城”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