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城区北海街道西湖社区为退伍军人们组织了一堂有趣的西湖兜篮现场编织课。“把编带缠在桩子上,用榔头敲打,固定住,这样篮子底盘才会稳……”81岁的社区老人胡家法作为编篮“主讲”给大家耐心地讲解,88岁的老人柴阿狗则在一旁手把手指导。65岁的老兵徐文灿饶有兴致地尝试着,紫红色的编带渐渐成了篮子的底边。
近年来,在各个节假日和共富课堂上,像这样的兜篮编织课,西湖社区已经组织了数十场。
故事要从2020年说起。社区工作人员在上门走访时,突然发现柴阿狗家里摆满了兜篮。原来,这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仍然“闲不住”。平时生活节约的他经常利用废弃塑料绳、捆扎带编织成环保菜篮,做好后送给邻居朋友代替环保袋使用。社区工作人员发现,社区里有好几位像柴阿狗一样有着近10年编篮经验的老人。
“如今到处都是塑料袋子,很少看到这样的兜篮了。我们想依托共富工坊这一载体,请柴阿狗、胡家法开班教学。这些兜篮既环保又能售卖,还能传承非遗文化,老人们老有所为,社区居民们也能学有所乐。”西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姜育红说。
于是,“西湖兜篮”编织环保篮子共富项目启动了,西湖社区发动辖区赋闲老人学习编篮方法。目前,该项目已有近20位核心成员,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实现人均年增收8500余元。
“这个项目真好!非常感谢社区来帮忙。我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了,希望大家还能编下去。兜篮总有新故事,新花样。”采访中,柴阿狗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
如今,走进西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能看见许多手编篮子整齐摆放着,色彩缤纷,款式多样。为了帮老人们做的篮子找销路,社区线上线下搞推销。卖出篮子的收入,80%回馈给老人,20%则进入社区帮扶困难群众的爱心基金。
今年,这个项目入选了市里的“巾帼共富越工坊”,还参与了共富工坊市集、运河市集等,社区工作人员带去的几十只兜篮,一售而空。
这两天又传来好消息,位于迎恩门水街的越红·绍兴非遗客厅将把“西湖兜篮”引入展售。非遗客厅由绍兴市越红非遗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打造,目前有30多个非遗项目入驻。“西湖兜篮”入驻非遗客厅后,已卖出了好几只。
“我的外公以前也常常编织兜篮,这是老一辈绍兴人的情怀。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义。接下去我们会加入一些时尚元素,结合文创发展,让年轻人爱上非遗,让项目具有长久生命力。”绍兴市越红非遗文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