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潞安化工集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落实“双碳”战略,严守环保底线,不断以“奔跑者”的姿态,书写节能环保绿色答卷。
瓦斯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经过充分燃烧后只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漳村煤矿积极上马邕子风井地面瓦斯抽采项目。一期瓦斯氧化供热工程已于2022年完工,一年节约天然气及人工费用达422万元。二期为瓦斯氧化发电,今年4月底正式启动,共建设8台500KW发电机组,按照全年非供暖季时间发电计算,全年可发电1000万度,利用量300万m?,预计年节约电费172万元。
这只是集团上半年实施节能降耗措施中的其中一项。1-6月份,集团各单位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行动方案》,共实施节能降耗措施304项,其中管理措施142项,技术改造措施130项,结构调整措施32项。
太原化工新材料公司锅炉煤单耗降耗项目,累计节能量1.05万吨标准煤;
新材料液氮洗工序氮气回收项目累计节能量1.4万吨标准煤;
天脊集团增加新能源或绿电比例,累计节能量0.37万吨标准煤;
丰喜集团泉稷分公司焦炉气增量项目累计节能量0.08万吨标准煤;
……
一项项措施的落地实施,让集团上半年实现节能量17.2万吨标准煤。不仅如此,为了加强对能耗双控工作的管理,集团对能耗双控考核体系作出调整,突出单耗优先、体系推进与过程控制、重点工作推进等能耗双控重点,每月将考核情况纳入集团价值创造一体化融合考核管理体系;制定了集团《碳排放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对各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活动,逐步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推动集团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强化了用能预算管理,1-6月份集团63家主要用能单位均完成综合能源消费量定量指标,能耗双控标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近年来,该集团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为了使能源的使用达到最佳、最合理的临界状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以最小的能源成本获得最大的生产经营效益。以环境保护和能耗双控为着力点,聚焦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开展节能诊断、用能设备提效改造升级,投入节能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打造绿色增长新引擎。
五阳煤矿对南丰矿井水处理站除氟项目进行改造施工,氟化物指标从1.5mg/L降至1mg/L以内,提高了除氟效果,实现了氟化物达标排放。实施工业场地“汽改水”供暖系统改造工程,减少了能源、水资源损耗,相比蒸汽管网供热,每年可节省热量约21.92万吉焦。
2024年5月大修期间,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安排费托合成厂油气空冷器降温优化技改项目,结合施工周期和施工材料到货时间,对施工计划进行逐级分解,完成了项目甩头工作。项目完成后,可有效解决油气空冷器出口温度过高,造成系统产油能力下降等问题,提高此阶段的油品产量,减少油气放空,达到提高产值、降低消耗的目的。
不仅如此,集团对标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023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包括煤制焦炭、甲醇、煤制烯烃、烧碱、乙二醇、合成氨、尿素、聚氯乙烯等33个行业,寻找能效差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能效提升措施,正元氢能科技公司、煤基合成油公司CO?汽提尿素增加中压系统节能降碳改造项目、正元氢能科技公司循环水永磁电机改造项目、煤基合成油公司锅炉风机节能改造等一系列节能项目陆续获批,届时将显著提升集团用能设备产品的能效水平,实现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夏日的涑水河,缓缓流过临猗,一阵微风吹过,河水微波荡漾,涟漪朵朵,举目眺望,水天一色,宛如一幅油画。地处涑水河流域的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严格落实当地政府要求,针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治理现状进行对标排查,确定了污水治理提标改造方案;甲醇罐区非甲烷总烃治理项目2024年6月份建成并开始调试;造气循环水加盖回收恶臭气体改造项目2024年6月份建成投运;4#尿素放空总管尾气氨回收治理项目2024年元月份建成;原料输送环节无组织扬尘回收治理项目将于2024年11月份建成;通过改造治理,可减少厂区的VOCs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该集团持续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重大战略生态环保工作,持续抓好沿黄河流域单位污染防治及风险防控工作,目前制定的22项污染防治工程措施,已完成12项。与此同时,司马煤业公司矿井水在线监控系统、无组织排放监控系统、用电模块监控系统、视频门禁监控系统均做到有效稳定传输,出现问题均可在12小时内得到有效解决,污染源有效传输率为99.8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河能源公司等8家重点单位清洁运输比例得到全面提升,短途运输新能源车辆占比全部达到100%;潞安化机晋华炉水煤浆气化技术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年度新疆工业重点领域重大低碳技术推荐名单。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潞安化工集团将全面落实节能环保主体责任,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以科技创新打通低碳发展路径,真正将绿色愿景变成现实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