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而在前沿产业集群中,集成电路首当其冲。记者了解到,随着一批重大项目陆续迎来重要节点,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断集聚,临港正朝着建设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的目标加速迈进。
重大项目创造“临港速度”
在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介绍,临港诞生了一批世界之最、全国第一的技术和产品,其中就包括“全国首根国产12英寸单晶硅棒”。
记者了解到,创造这个第一的就是位于临港产业园区的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致力于研究开发300毫米(12英寸)半导体硅片产业化成套量产工艺,2014年成立以来,在临港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国产化硅片生产基地,产品广泛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产业,有望打破我国大尺寸硅材料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使我国基本形成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另一个去年8月才在临港地区开工的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也创造了“上海速度、临港速度”,它就是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今年5月份,项目一期工程主厂房已实现结构封顶。
该项目位于临港装备产业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59亿元,目标是建设月产能6万片的8英寸生产线和5万片的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产品重点面向工控、汽车、电力、能源等领域,将显著提升中国功率器件、电源管理、传感器等芯片的核心竞争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领导者。
“落户临港是不二选择”
在重大项目落户同时,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小伙伴”们也不约而同地相中了临港。
“落户临港是不二选择。”谈及将上海研发中心放在临港地区的原因,北京忆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沈飞说。
2018年12月入驻临港科技城的忆芯科技,业务方向覆盖消费级和企业级SSD主控芯片,以及从端到云一站式存储方案。在沈飞看来,临港吸引忆芯科技的重要因素,一是有市场——临港不仅集成电路产业集聚,还有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和项目;二是能留人才——临港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升级,对人才引进起到巨大磁吸效应。
2017年初,临港在原有产业架构和积淀的基础上,启动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战略,制定发布了《临港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3+4”的产业布局,即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先导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海洋装备、智能汽车三大支柱产业,积极拓展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上接人工智能、信息软件等研究领域,下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是产业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家门口”找到合作伙伴
对企业来说,产业集聚带来的更大益处,是可以在产业内部形成合作发展的效应,让企业双方实现更快成长。
成立于2014年的上海御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临港地区土生土长的企业,主营国产芯片测试设备研发和制造。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中,下端对口芯片测试服务,而这恰好是同样位于临港的上海旻艾半导体有限公司的业务方向。
御渡公司总经理朱小荣告诉记者,双方正积极洽谈合作事宜,合作一旦达成,御渡公司可直接向旻艾公司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旻艾公司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也将最快传达给御渡公司,这对御渡公司的已有设备提升和新设备定位都极具价值。“类似的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将扩大整个临港集成电路产业的影响力。”朱小荣说。
下半年,御渡公司一款支持存储器测试的芯片测试设备就将进入客户端验收,性能上完全对标国际一流水准,价格上也具备较大优势,有望实现“进口替代”。朱小荣对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很有信心。”
入驻临港地区不久的忆芯科技,同样拥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忆芯是做数据分析和数据储存的,临港地区有大量做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人工智能企业,正好可以形成数据采集、分析、计算、存储的完整产品形态。”沈飞透露,忆芯科技已经和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地平线等形成合作,预计年底,双方合作研发的一款用于监测领域的产品就将面市。
据了解,临港目前聚集了40多家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企业,各环节企业协同合作,很好地发挥了产业集聚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