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稳定增加粮食产量6000万斤以上。
近日,在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暨“百县千片”建设现场会上,绵阳表露雄心壮志——2024年全市粮食单产提升5公斤以上,总产增加6000万斤以上,力争到2025年粮食产量提高到240万吨,到2030年粮食产量提高到248万吨以上。
2023年,绵阳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35.91万吨,如此高位的基础上,每年再增超6000万斤的产粮目标,该如何兑现?
大兴水利建设,以“高标准农田”稳增量
今年4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今后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每年要增加5亿斤以上。
目标所指即为方向。自方案印发以来,绵阳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绵阳片区工作实施方案》统一布局,明确在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江油市4个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重点布局水稻、小麦等千亩高产片31个;在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3个丘区县打造盆地丘陵以粮为主集中发展区,重点布局玉米、大豆等千亩高产片58个。
为夯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绵阳市以建好建优良田为本,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推动高标准农田提标建设,推进农村机电提灌站提升,完成新建技改机电提灌站161座,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9.8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5.9万亩,打牢粮食单产稳增量基础。
以三台县为例,三台常年种植水稻39万余亩,总产22万余吨。围绕水稻单产提升行动,三台县建成水稻千亩高产示范片4个面积5000余亩、百亩超高产示范片1个,初步构建形成了集育苗、生产、烘干、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水稻生产的综合效益。
推广复合种植,向“定量农田”要增量
粮食要增产,关键靠单产。经过多年努力,绵阳大部分地区已实现“应种尽种”,之前靠土地扩种来实现总量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
如何在农田面积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提质增产?为此,绵阳推出不同区域协调发展、不同作物协同增产、不同技术模式协作比拼,以良种良法配套、示范和推广,不断提高粮油作物量与质提升。
在三台县金石镇新安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观摩现场,由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团队指导,采用大豆玉米4:2和6:4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示范样板区,即有新增滴灌设备又能宜机耕作的增产方式得到了观摩人员的一致称赞。
据了解,该示范样板以大面积单产提升为核心目标,优化大豆、玉米种子、肥料、机械化生产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机融合、高效协同,示范展示轻便、简单、高效植物免疫诱抗、新型土壤改良等农业现代绿色集成技术,确保示范片玉米目标单产达到600公斤/亩、大豆目标单产120公斤/亩,可带动三台县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平均单产玉米提升50公斤、大豆提升8公斤,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增产任务。
截至目前,绵阳已推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复合、绿色种养循环等种植模式400万亩、先进育播模式78万亩,组织农机耕种收作业1250万亩/次,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以上。
补短板攻弱项,用“粮王争霸”提增量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是十大重点任务之首。如何建好“天府良田”?绵阳给出的答案是补短板攻弱项,在全域开展“粮王争霸”赛。
聚焦“科学种管”等关键技术弱点,绵阳组织农技专家精准指导农户早下田、早管理,抢农时、抢墒情,加强肥水、病虫害管理,分长势、分类型因地制宜落实好肥水调控等农艺措施。
聚焦丘区机械化推广难等薄弱环节,绵阳加快丘陵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力度,做优技术服务,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组织。截至目前,绵阳建成社会化服务组织2581家,年服务能力达616万亩。
此外,绵阳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大春50个千亩高产片建设成效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县市区予以加分,在政策、资金、项目方面给予支持,以此推动各地比学赶超、取长补短。
在本次现场会上,绵阳进一步明确了在各县(市、区)间开展粮油千亩高产竞赛、粮油百亩超高产竞赛、规模经营主体高产竞赛“三大竞赛”,把农田变成赛场,把粮食产量和品质作为评出“粮王”的两大指标。
为鼓励各县(市、区)精心备战“三大竞赛”。绵阳市、县两级财政加快落实资金对千亩高产片、百亩超高产片、规模经营主体百亩片进行奖励,鼓励院所、企业开展超高产技术攻关,分区域、分作物参加百亩超高产比拼;吸引种粮大户与全省大户同台竞技,全力以赴决战“粮王”争霸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