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七八个天井堂”因其独特的建筑格局,造就了辖区内拥有各类文保点47处,其中包括市级文物印家住宅。如何保护好这些文物点,及时做好文物的修缮和维护,一直是嘉定工业区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经过前期宣传和准备,接下来娄塘镇上的多处不同类型的文物,将陆续得到修缮。
日前,小编在嘉定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劳动街34号住宅前看到,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目前该处的文物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建筑四周围起的施工脚手架已经全部拆除。修缮后的硬山式,观音兜,哺鸡脊,小青瓦屋面再现往日风采,古朴的窗栏隔扇,也焕然一新。
劳动街34号住宅修缮,也是嘉定工业区继印家住宅、小东街57号、娄塘纪念坊修缮以后,对文物点的又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
在众多的各类文物保护点中,除了像印家住宅等公有建筑文物,娄塘还有不少,“私有”甚至“公私混合型”的文物建筑,而这些往往是文物修缮的难点。
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养、迁移,除了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外,许多房子因为公私产权混杂交织,少量补助难以推动及时维修,难以确定立项主体,由此产生的“权”和“钱”问题困难重重。
“权”难
“私房”型不可移动文物,往往是祖上传下来的,产权复杂,一处文物点中,往往会有好几户家庭,每户家庭的观念、需求也不一样,导致“私房”型不可移动文物维修难。往往也出现政府急着修,私人不愿修的窘境。
“钱”难
虽然嘉定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维修,一项高度重视,通过两级财政补贴,“业主”如需修缮,只需“自掏”总费用40%,但是不可移动文物的维修,不仅需要多项资质和流程,且必须具有专业文物修缮的施工单位进行维修,费用成本往往较高。加上部分房屋产权复杂,“谁掏钱”“掏多少”往往达不成一致。
为做好“私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工作,嘉定工业区通过上门走访,听取相关业主的诉求后,在遵守《文物法》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方案,于2019年初,完成了中大街20号部分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工作。中大街20号也是嘉定工业区首处由个人出资40%、政府补贴60%修缮的私房。
修缮后的不可移动文物,不仅依旧保持着明清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白墙黛瓦,青砖垒筑,居住者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房子的主人邵阿婆告诉小编,房屋修缮前,整个大堂已经破破烂烂,以往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台风天都不敢居住。而这一切都在修缮后得了到改善,前段时间连续黄梅天都不怎么感到潮湿。
据悉,目前嘉定工业区正在着手启动纯私宅型不可移动文物——李氏怀德堂的修缮保护工作,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接下来还将对春蔼堂、大东街张氏住宅等几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条件成熟一处修缮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