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擎作用。近年来,镇海区通过发展乡村文旅、培养乡村人才、开展电商助农等方式,深入推进校村合作和山海协作。镇海的职业教育正发挥优势,为镇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镇职“小蜜蜂” 坚持公益助农
“欢迎来到今天的镇职小蜜蜂直播间,今天主播要给大家带来的产品是两种福利款水果番茄。”在澥浦镇家圆农场的连栋大棚里,镇海职教中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们正在进行着一场农产品直播。这是镇海职教中心“小蜜蜂·大技能”的决赛现场。
据镇海职教中心副校长陆宗尧介绍,镇职小蜜蜂是一支由镇海职教中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们组成的直播队伍,成立以来,他们通过“直播+助农+电商+线下”的新形式,将“书架”知识转化为“货架”产品,持续开展着专业助农志愿服务。
“小蜜蜂”助农项目源于该校与光明村的“校村”合作。2019年的夏天,强台风来临前夕,镇海职教中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们帮光明村梨农们抢收并销售。一天时间内,他们设计了可爱的“陈小梨”品牌标志、制作海报和包装、组织建立数百人的微信团购群、线上教学如何熬制梨膏糖……短短3天,数千斤梨销售见底。
这场与台风抢时间的“战役”,让助农志愿服务团队的学生看到了自己所学技能的重要性,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赋能乡村振兴的种子。就这样,团队取名为“小蜜蜂”,坚持用所学公益助农。
至此之后,他们就奔走在了镇海的田间地头,为镇海的农产品们“代言”,为镇海的农民分忧。同时“小蜜蜂”的公益行动,也获得了许多厂商的关注。山东大樱桃、舟山海鲜、贵州黔西南山货等源头商家纷纷联系该团队,希望合作。“一些企业只是希望借助学生扩大销售,而学校在意的是学生技能的提升,我们要坚持做真正助农的公益事业。”该校副校长童伟是电商专业教师,他带动教学团队一同制定了“助力镇海本地乡村振兴”行动路线。行动的第一步,就是找到拥有本地特色产业链的澥浦镇供销社,并签订了“校社”合作协议。
在供销社的帮助下,“小蜜蜂”从最初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成为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正规“蜂群”,有模有样地做起了直播。
2024年,在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桑园的组织下,重新整合的“小蜜蜂”队伍吸纳旅游服务等专业力量,联动媒体、专业直播机构,以“筑蜂巢”的理念,更是在部分村落策划定点打造“网红”共富工坊。“近两年,兴起了直播‘带村’的风潮,单一地帮扶个别农户,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乡村振兴。我们希望把消费力直接引到乡村去,用流量经济充盈乡村经济。”桑园说。
“从促销翠冠梨,到助力打响多个本地特产果蔬品牌,再到直播‘带村’,‘小蜜蜂’把学习放在了田间地头;从简单的暑期实践,到系统的直播带货,再到独立乡村商业项目策划,‘小蜜蜂’在实践中获得了技能的迭代升级。”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建强说,这个中职学生发起的公益项目,让我们更加坚信青年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青春的乡村必将更加生机盎然。
镇职“有点蓝” 搭起扶贫桥梁
蓝染繁复古朴,刺绣精致雅趣。走进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有点蓝”展示厅,一幅幅精美的布艺作品映入眼帘。这些作品由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镇海区的妇女精心制作。
自甬凉东西部协作以来,一批批凉山州学子远赴宁波,开启求学生涯。“我们将传统蓝染与刺绣工艺进行结合,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布艺技巧,创立了现代手工艺品牌‘有点蓝’。”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有点蓝”工作室负责人俞红霞介绍,学校成立“有点蓝手工艺帮扶社”,成为凉山学子学习技能的平台。
“在‘有点蓝’手工艺选修课上,我学习了‘蓝染+刺绣’的新工艺,和我从小接触的彝绣很像,让我逐渐在刺绣中找回了自信。”18岁的小殷来自凉山州金阳县,刚入校时很腼腆,不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她充分发挥刺绣特长,技艺不断精进。
凉山学生掌握“蓝染+刺绣”工艺后,还出任“金牌小讲师”,开展创业活动、进行公益授课。
“我绣的是带有狮子头图案的餐垫,寓意福禄寿喜。”来自镇海区庄市街道锦绣社区的严阿姨说,她从2023年开始接触“有点蓝”刺绣技法,通过社区公益课堂,与“金牌小讲师”小殷成为“忘年交”,经常相约一起创作,比拼技法。“一年半时间里,我卖出了19件作品,茶席茶垫作品最受欢迎。”严阿姨笑呵呵地说。
通过与凉山、宁波两地村委会、社区开展合作,该校对潜在受助对象进行调查排摸,并建立手工艺人档案库,充分发挥学校、社会、个人三方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已累计帮扶凉山、宁波两地待业妇女1160余人,每年为受助对象带去超2.8万元的人均收益。
2024年,“小蜜蜂”电商助农项目获评宁波市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而在之前,“有点蓝”手工艺帮扶案例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电子图书馆项目。十年实践发展路,一批“镇职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正在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助力推动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