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握好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三个着力点,扎实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土地之上,新事频频。泰州市深化农村改革,高效推进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试点,创新开展“泰惠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泰州样板”。改革点燃乡村发展的动力,破土而出的,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土地延包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作为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县(区),泰兴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释放土地活力。
泰兴市虹桥镇清水村是试点村之一。据统计,该村共有承包地3224.31亩、承包农户906户,所有承包合同将于2024年9月到期,目前已有901户农户签订延包合同,签订率99.4%。“开展土地承包延期试点工作,进一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给承包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农民持续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清水村党总支书记徐建新说。
清水村并非个例。泰兴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作为延包整县试点,共有29个乡镇(街道)、410个村、30.63万户承包农户,目前农户延包合同签订率达到95%,基本完成试点任务。今年,靖江马桥镇、兴化市沈伦镇、海陵区罡杨镇、姜堰区梁徐街道新获批为国家级整镇延包试点,目前正稳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试点工作为何能在泰州高效推进?“坚持把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守‘不打乱重分’政策底线是关键。”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子忠介绍,泰州市创新建立“十步工作法”“三个百分百”等延包机制,探索“保障收益”“动态确利”等有效的本土化延包路径。例如,对于没有集体预留地的村组,由村集体参考当地土地流转费标准,对无地户、人地矛盾突出户进行收益补差和动态确利分红,保障无地少地户权益。
为进一步激活土地经营权,姜堰区聚焦家庭农场转型升级与集群发展,构建家庭农场发展“三四四”支撑体系,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前中后三个维度价格形成机制,防止土地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相关探索实践被吸收进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部省领导多次来泰开展专项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农业农村部简报专题刊发泰州市土地延包和流转的相关工作做法。目前,改革中形成的“泰州经验”正在全国推广。
沃土之上,如何“浇灌”种子成长?“泰惠农”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泰州市农业农村改革的又一亮点。
千亩草莓园年产值超3000万元,靖江市马桥镇三爱村草莓种植大户李停金过去却屡屡为资金周转犯难,“只得靠亲戚、朋友、同学拼凑,真希望有个通畅的贷款渠道,关键时候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像李停金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数缺乏规范的财务制度,各类资产产权不明晰,不具备抵押条件。针对这类普遍问题,泰州市探索实施农业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围绕“确权、赋权、活权”三个关键环节,推行“农业设施+农业经营主体”“双授信”,完善“泰惠农”金融服务体系。
“确权登记给了我们扩产的底气。”李停金在办理农业设施所有权证后,当月就申请到一笔300万元的低利率贷款。“农商行授信一年100万元的贷款额度,可以随时贷款、随时还款,利息又低。”李停金非常开心。
农业设施确权颁证按照“自愿申请、严格审查、据实登记、设施与用地一致”的原则有序推进,引导金融机构介入,促进政银企配合协作、相向而行。截至目前,全市共颁发证书252本、总授信4.76亿元,实际投放贷款2.24亿元。
农业部门还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担服务“零距离”,目前已完成90个乡镇农担服务工作站挂牌和1430个村级联络员聘任,实现农担业务镇村全覆盖。
清晨,姜万强从鸟鸣声中苏醒,走出自己在姜堰区三水街道小杨村一手经营的民宿,他一边绕村晨跑一边搜寻适合户外运动的民宿拓展区。“有红本子在手,钱投下去有底气。”
姜万强是一家文化旅游公司负责人,他说的“红本子”是一份不动产权证书,上面明确了他对宅基地和房屋的使用权。早在几年前,泰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不仅进一步放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抵押等权限,还对盘活流转的农房实行“一房两证”登记,给了经营使用者更多确权保障。“在手的宅基地使用权证还可以抵押贷款,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姜万强对此很是开心。
农房所有者、小杨村村民陆年英手中也有一本类似的证书,此举保障了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不丧失,通过闲置农房流转,陆年英每年都能收入1.2万元的租金。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保障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是重点。如何使“地尽其利”和“地利共享”,成为土地制度改革的探索方向。此前,由于缺乏金融属性,一些农民虽有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产权,却难以获得财产性收益。
为此,泰州市全面开展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改革,“唤醒”沉睡的资产。为规范审批流程,泰州市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指导各市(区)建立健全“农户申请、村级初核、乡镇审批、全程监管”的宅基地审批流程。之后,又出台《关于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改革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市(区)择优选择特色田园乡村先行开展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形成“农户+村集体合作社+社会资本投资”“农户+村集体”“能人领办”“有偿使用”等四种盘活路径在全市推广。
截至目前,泰州市现有闲置宅基地面积892.8亩、农房57.68万平方米,已盘活闲置宅基地收益573万元、农房收益20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