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长宁将近30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有一群来自长宁的援(驻)青干部,又在此度过了一年。一年里,他们为这片高原带来不少变化,还有许多想说的话……
甘德,藏语意为“吉祥安乐”。7月,甘德的草原上开放着一片片多彩的小花,成群的牛羊在夏季牧场上吃草,洁白的云朵盖住了山顶,清新开阔的景象是高原独有的风景画。而在这片自然风光的背后,甘德也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2023年,甘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8亿元,同比增长2.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
在甘德,自2010年开展对口支援以来,超过180个涉及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的援建项目相继建成,青珍乡和下藏科乡寄宿制小学配套用房及教学设备、青珍乡牦牛养殖基地、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和高压氧中心、上贡麻乡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柯曲镇畜牧产品加工基地等一批强党建引领、促民族团结、重民生保障的援建项目陆续完工,为推进甘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基垒台。
丰硕成果的背后,是每一批援(驻)青干部们和当地干部群众携手努力的身影。
2022年7月,长宁区第五批援(驻)青干部沙志斌和陈竑进驻甘德县工作,杨建新进驻上海市人民政府驻西宁办事处工作。海拔高、气压低造成的严寒缺氧,给援(驻)青干部们带来了身体上的考验;全县人口稀少,分布零散,其中藏族人口占比约为98%,走访沟通也是不小的困难。此外,由于全年结冰期长达282天,援建项目的施工期只有几个月,施工的项目既要保速度,更要保质量。
对于援建遇到的重重困难,初入高原的干部们或许还会有些手忙脚乱,但经过两年的锻炼,他们已显得从容许多。“我们不光要在工作和生活上融入当地民众,更要在思想上融入。”陈竑表示。与长宁有着极大差异的甘德,从地理环境到民风民俗,都需要干部们一一适应。“只有贴近当地民众的生活,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将工作做通、做顺。”沙志斌说。而在杨建新看来,“驻外工作需要与更多州、县交流、学习,切身地理解、促进民族融合。”
参与援青工作两年来,干部们对甘德发展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现在,甘德的很多硬件设施都很先进,但真正决定发展的是人。”陈竑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深入,加大人才帮扶的力度,做到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2023年年底,新建的甘德县人民医院高压氧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也是果洛州第一个高标准高压氧中心。当地群众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中,容易患脑梗、心梗、突发性耳聋、肺动脉高压等缺氧性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高压氧中心为果洛州人民群众高原缺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为甘德县人民医院开展高原呼吸专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据介绍,该中心目前已为400余名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2023年7月,由孙承功、王征、张俊杰、李波、周伟伟等5名来自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的医师组成的长宁区“组团式”援青医疗队出征。“硬件+人员”的帮扶,为甘德县医疗保障提供了坚实的助力。
忆起初来乍到的时刻,队员们说,“那是三天三夜睡不着觉。”除了上手术台也要吸氧等特殊挑战外,他们最大的任务是教授当地的医护工作者。“甘德地区很多医护人员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流动性也比较强,所以需要我们尽快把先进的医学知识教给他们。”从心肺复苏到呼吸机的使用,队员们手把手地带着整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学习。帮扶团队采取的带教模式,系紧了精准帮带培养的纽带,使得一大批本地医生快速成长为医院的中坚力量。
在甘德特殊的气候环境下,当地牧民的身体素质与易发疾病相较平原地区有很大不同。“当地的很多孩子都有先天性心脏病。”队员李波告诉记者,“但是由于群众对这些疾病缺乏了解,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检查,所以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组团式”医疗队多次走进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义诊,为7000余名儿童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确诊各类先心病196人。
做好援建工作,不仅需要将长宁经验带到甘德,更需要立足甘德本土实际情况,找准发力点。甘德境内盛产冬虫夏草、大黄、贝母等名贵药用植物。为了尽快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培育优势产业,甘德县特色种植产业培育基地(一期)以种植培育贝母药材和高原有机蔬菜为主,力图将甘德的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特色经济产业。此外,甘德紧扣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结合上海“春秋包机游”甘德线路,积极推进柯曲镇德尔文史诗村文旅融合和美乡村项目,打造集骑马、射箭、懂藏史、穿藏服、看藏戏、品藏餐、制藏品、购藏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娱展示体验场所。
与此同时,融入长宁“一网通办”工作经验的甘德县政务服务中心成功改建,通过打造“综合服务窗口”等创新举措,不断提升牧民群众“一门式”咨询办事的便利性、获得感和幸福感。“由于人口、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的客观因素,我们很难在甘德全面实现‘一网统管’,但可以借鉴应用长宁‘网格化’管理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日常政务服务的工作效率。”沙志斌表示。
据了解,2024年伊始,甘德县的9个上海市级援建项目和7个长宁区级援建项目已计划启动,紧扣“果洛甘德所需、上海长宁所能”,围绕持续促进产业发展和保障民生,强化智力文化教育支援,深入开展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截至目前,16个援建项目均已开工实施,项目总体进度已达67%。
在各类援建项目的基础上,长宁区各类柔性帮扶资源也在持续融入助力援建。自2024年初以来,在长宁区委统战部、区卫健委、新泾镇的牵头协调下,上海市同仁医院、新视界眼科医院等专家医师上高原义诊授课、帮扶带教及开展手术治疗,实现了45例病患牧民重获光明,为1146名高原学生点亮了“微心愿”;东虹桥文化公司积极推进“在线同步影院”文化浸润,丰富甘德牧民群众文娱生活;不断深化“组团式”医疗帮扶形式,引进同仁医院“长甘心连心、甘德光明行”和“胸痛中心建设”两个专家人才项目,并先后派出当地20名医疗人员到同仁医院开展进修和跟岗学习;依托长宁教育局、长宁少科站、长宁业余大学等优质教学资源,启动了长宁—甘德两地小学生“思政”“科普”等资源共享共用;上海九华商业(集体)有限公司在助力消费帮扶基础上出“智囊”指导“甘德县牧源公司”规范成立运营。
“甘德是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做好援建工作的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此奋力拼搏、磨砺自我的地方。”沙志斌说,“从平原来到高原,我们在这里修炼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磨练战天斗地的意志和本领,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果洛甘德新篇章不懈奋斗。”
“来到果洛甘德一晃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里,我们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雪域高原克服困难,砥砺奋进,为推动甘德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陈竑表示,“在后半程的援青工作中,我一定持续发力、履职尽责,为甘德留下一个个好项目。”
“驻外工作事无巨细,皆须尽力而为。”杨建新说,“驻外工作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要以更好的作风,更严的标准,在工作一线做出成绩、增长才干,提升能力本领,交出满意答卷,做到在青工作不留遗憾,为青海发展贡献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援(驻)青干部们坚信,在上海市和长宁区的持续帮扶及关心支持下,在长宁援(驻)青干部人才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下,必将持续助力甘德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得更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甘德发展新篇章谱写得更好。